鄉土工藝對高雅藝術


【圖1】
(圖片截自明報)

圖1是農曆新年除夕(1月27日)明報向讀者新春賀年的廣告。不知它取自舊資料,還是仿製品?該廣告造型屬於民間風俗的鄉土工藝,畫面的視覺藝術組織很鬆懈,只求節日歡樂氣氛,與兒童畫天真直率味相類似。

近代中國於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大專開辦工藝美術之課程。由於全球商業化,在改革開放後中國傳統鄉土工藝逐漸讓路給大量生產,而具有世界性的各種現代工藝產品設計(或稱工業設計)。所以傳統鄉土工藝逐步式微成為鄉鎮旅遊點的紀念品。鄉土工藝與高雅藝術fine art相比,前者天真粗俗,後者注意視覺美組織及創意。明報是次採用鄉土工藝祝賀形式似乎與明報集團系統一直注重高品味風格不相襯,不知原因何在?例如該廣告視覺元素之色只求大紅大綠鄉村習慣的效果,尤其雞尾巴的線條既無骨力,又不合毛筆所能發揮高雅藝術的特質。採用該廣告顯示當前中國知識份子因不用毛筆,又一次在國粹排名第一的書法所產生優質線條受到忽視例子。所以明報月刋以主題為「中國文化的精神出路」的2016年12月一期中,由該刋總編輯潘耀明寫的卷首語題目:毛筆與中國精神(參閱以下圖2)為指引,值得當前中國文藝界重視而應該實踐推廣書法再認識的工作,使書畫今後發展更有前景。


【圖2】
(圖片截自明報月刋12/2016卷首語)

(2017.1.28)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