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美學融合體現之不易

【圖片源自: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culture/article/1473420/%E8%A5%BF%E6%96%B9%E7%BE%8E%E5%AD%B8%E2%95%B3%E6%9D%B1%E6%96%B9%E5%93%B2%E6%80%9D

當今不論華人畫家或藝術評論家,對中西畫史及東西美學未曾融會貫通所產生混亂現象,很常見。例如上圖是昨天報上所介紹僑居西班牙的蕭勤作品。他少年時由上海赴台灣,投入李仲生門下習畫。後由李氏八位學生組成台灣最早現代畫會的[東方畫會]。他在20歲(1956年)赴西班牙,當時全球正值抽象表現主義盛行,幾乎所有台灣現代畫會成員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均赴歐美,企圖如趙無極一樣,能成名於國際藝壇。但正如本網站「B2.金嘉倫雜感錄」的「12.由朱德群說起」所提,當時全球藝術中心已由巴黎轉移紐約。抽象表主義興起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紐約,連朱德群赴巴黎後也沾不上大師地位之邊,遑論其餘於六十年代後赴歐美者更難達到願望,而且西方新畫派層出不窮,到60年代抽象表現派已非現代西畫主流。

以上圖文的欄目是[藝術導賞],題目是「西方美學×東方哲學」,但現代繪畫所展示的是點線面色等組成的形態,是否能體現中西美學及東西哲學不只是說空話及不經分析視覺元素就可過關。以上蕭氏畫作最大缺點是未曾繼承中國畫筆墨主要工具毛筆的陰陽變化功能。他用排筆作畫,不論筆劃形態及相互間的位置經營太單調呆板,人工味重不懂道法自然,所以可說他的作品完全脫離中華文化因素,與東方哲學沒有關係,因此以上題目如果改用「不中不西」更恰當。再看以下取自本網站「E5.古代太極書畫欣賞」的「17.陳洪綬」圖片,其用筆有輕重虛實的陰陽互濟變化與蕭勤作品比較,兩者對傳統中華哲學之體現,高低之分別很清楚。

(2017.1.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