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三月 2017

數學也屬美學範疇

最近著名香港數學家中文大學退休講座教授岑嘉評榮獲2016年度保羅埃德斯Paul Erdos 國際數學大奬。他與去年底12月12日在本網站轉載『書畫的《易經》美學』作者岑逸飛是兄弟關係。該文中提及美學四支柱之一是數學,因此他受邀為本網站續寫「數學美學」,原文已早於香港信報發表(2017.3.16)。現轉載如下:
可點擊此處參考原文

2017年3月16日
生命通識 岑逸飛

數學美學

將數學和美學連繫,似是風馬牛不相及。數學講求嚴謹的邏輯,而美學似是感性的東西。什麼是「美」?言人人殊。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與弟子進行哲學討論,每人對「美」的看法不一,到最後蘇格拉底下了結論:「美,是很難定義的。」

對「美」的爭論可以無休無止,但「數」的重要性,相信並無異議。二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已表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通過數字概念來說明宇宙萬物的衍生過程。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家菲洛勞斯(Philolaus)更聲稱:「龐大萬能和完美是數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類生活的開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參與者,沒有數字,一切都混亂和黑暗。」

由於「數」是無處不在,所以把數學與美學相提並論決非天方夜譚。一個典型例子是文藝復興人達芬奇,他是藝術奇才,同時也是精通數學的科學家。達芬奇說:「人類的任何研究,如果不走數學闡述的道路,就不能被稱做科學。」另一方面,達芬奇的雕塑和繪畫,顯示他曾研究黃金矩形、比例和投影幾何;他的建築設計也說明了他有幾何構造和對稱方面的知識。

數學與美學,前者研究客觀存在,後者牽涉主觀情感。但由於數學思維展示對自然規律的一些洞悉,又假若這些洞悉引起人們主觀情感的某種愉悅,則數學之美就翩然而至了。這種美也許與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不同,不會湧現澎湃的情感,而是和諧寧謐的理性美。

已故英國哲學家羅素的代表作是《數理邏輯》,他對數學的理性美便有很好的闡釋。他說:「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之美,正像雕像的美,是一種冷而嚴肅的美,這種美不是投合我們天性微弱的方面,這種美沒有繪畫或音樂的那些華麗裝飾,它可以純淨到崇高的地步,能夠達到只有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的那種嚴格完美的境地。」

當然,羅素的說法不足以概括所有數學美學的全部,他指的不外是數學上的邏輯之美。研究數學美學的學者,所提出的數學美,還包括數學裏的解法之美、結論之美、體驗之美、樸素之美和繪圖之美。

至於藝術之中有美學,繪畫大師徐悲鴻有句名言:「藝術家與數學家同樣有求實的精神。研究科學,以數學為基礎;研究美術,以素描為基礎。」素描是以透視學,即數學,為基礎。而透視法則,文藝復興人阿爾伯蒂(Alberti)的金句:「遠小近大,遠淡近濃,遠低近高,遠慢近快。」可說是把數學活用於藝術之中。

要進一步指出的是,與其說數學本身是科學,不如說是藝術。從另一角度看,數學和美學,可互為補足。因為數學的研究對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維的自由想像和創造,因而存有重要的美學元素。一方面,數學講求嚴密的邏輯思路;另一方面,數學上任何新概念的提出、新理論的創立,一樣要借重直覺和想像等美學性的非邏輯思維。

藝術屬感性美學,數學則為理性美學。本網站提出的視覺美九法則:統一,比例,平衡,對比,方向,主次,節奏,呼應,變化幾乎在詩歌,視覺美術,音樂,數學四類美學中是共通的。在數學美學所呈現的有狀形態,最明顯的是幾何圖形:圓形,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其形態看來是人工所做,但卻是自然界常有現象,例如雪花結構就是各種六角形圖形如下:

其造型呈現不可思議的自然界奧妙。此是數學美一例。

現以文藝復興期達芬奇著名繪畫《最後晚餐》作分析。該畫雖是具象畫,其畫甚具隱藏數學之美,他是學術通才,包括數學在內。


名畫《最後晚餐》

上圖中間耶穌與十二門徒參與晚餐情況,整幅畫面十三人的位置及姿勢組織甚具數學美學規律。室內除人物之外均是幾何圖形,但在各人物之間組織仍有數學美學之比例節奏:1.耶穌與畫面左方的一門徒之間空位成V形,V字再闊大則耶穌與左方門徒的左右手臂就呈現M形字結構,此屬於隱藏的幾何形態;2.由左方開始的人物頭部及手指向右方各人物連結成有疏密比例關係,因此全體人物之間產生具動向的節奏感,各人之間之聯繫類同自然界的有機組織。至此,我再強調古代國畫視覺元素組織之嚴密與古代西畫相較不遑多讓,兩者從另一角度看,均多少與太極美學的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相通,只是中國書畫因用毛筆,就更能產生氣韻生動。宇宙間萬物不論中西都以人與自然或社會希冀達到和諧境界。下圖是本站創辦人金嘉倫於1965年創作的幾何形硬邊畫,是體現數學之美的香港現代畫之首舉。


畫題:設計師

(2017.3.19)



西班牙旅遊所見(2)-Gaudi

最近旅遊到巴塞隆那Barcelona,各地遍佈高迪Gaudi建築師的創意建築,他為西班牙在18世紀最具強烈個人風格建築大師。他被譽為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Catalan Mordernism旗手,也是歐洲新藝術Art Nouveau大師。其建築吸收多元文化,造型奇特,色彩繽紛,得靈感於自然界,異於當時流行的典型哥德式建築。


【圖1】(圖片源自互聯網)

圖1是他設計的聖家族大教堂The Basilica of Sagrada Familia,該圖是教堂向東主題「誕生」外貌The Nativity facade,整體建築不論造型或結構均突破前人。此教堂始建於1882年,因佔地甚廣及設計複雜,工程至今尚未完成繼續進行中,此是建築史上奇事。他在73歲(1926年)因受有軌電車撞倒而逝世,但他生前已為建造此大教堂經歷43年。他過世後建築工程停頓28年,於1954年依據他已設計圖則恢復未完工程,直至今天尚在建築中,可見設計規模之大。該大教堂為人類建築傑作,集高迪獨特風格之大成,它是全球唯一尚未完成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物。


【圖2】(圖片源自互聯網)

圖2是教堂向西主題「受難」外貌The Passion facade。人像造型非常現代,以平面替代曲面,此正表示此教堂具跨時代的藝術意義。


【圖3a】(圖片源自互聯網)


【圖3b】(圖片源自互聯網)

圖3a及圖3b是教堂内的柱子及天花的創意設計。
以下各圖片是高迪其他建築設計的奇特造型。


(圖片源自互聯網)

(圖片源自互聯網)

(圖片源自互聯網)

(圖片源自互聯網)
以上圖片顯示高迪作品之奇特造型及豐富色彩運用,是建築史上獨樹一幟之作。


【圖4】(圖片源自互聯網)


【圖5】(圖片源自互聯網)

各種視覺藝術包括建築在藝術史上不斷求變,到20世紀出現如密斯凡特羅Mies Van Der Rohe現代建築大師的簡約造型如圖4,影響全球建築潮流。他主張「造型從屬機能」Form Follws Function,廢除一切不具功能的裝飾,可說是藝術潮流的物極必反。但到了最近,重新打破直角為主的結構,趨向流線形的造型如圖5。該建築在香港理工大學可親眼看到,是2016年剛逝世著名女建築師Zaha Hadid所設計,命名為「創新樓」Jockey Club Innovation Tower。故不論任何高境界藝術,求突破前人及自我是歷史發展規則!

(2017.3.4)



西班牙旅遊所見(1)-El Greco

古人有言: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此說是求見識淵博才能對事物作出正確判斷。藝術創作也一樣,多讀古今中外各種藝術史及美學書籍,再加上赴各地實地體驗,才不致僵化不前。本網站創辦人最近旅遊西班牙親身體會,對畫家歐格雷哥El Greco及建築師高迪Gaudi作品分兩次分析評論。先說El Greco如下。


(圖片源自http://www.el-greco-foundation.org/
【圖1】

圖1畫題:歐貴茲伯爵葬禮The Burial of Count Orgas。畫家歐格雷哥出生於希臘,年輕時先赴意大利,後到西班牙定居發展。他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期著名畫家,其作品甚具個人風格。金氏曾在旅遊時親睹該畫,它應是該畫家最有代表性作品。畫中人像造型雖有現實人物作參考,但均有拉長變形特徵。凡欣賞古今中外繪畫,不論具象或抽象必須從視覺元素組織關係入手,絕非如看插圖般只分辨是什麼東西。

此畫呈現兩個時空,下方是現實世界一位伯爵的葬禮,上方是他的靈魂升天後由耶穌、聖母、施洗者約翰三人接待。兩時空由中間橫列衆人分隔開,中間天使承托虚幻的類似嬰兒靈魂升天。天使的金色綢袍擔當現實到天堂的連結作用。


(圖片源自http://www.el-greco-foundation.org/
【圖2】

圖2是該畫局部。下方各人神情及手指均導向畫面焦點的伯爵遺體。下方小孩是畫家的兒子,畫家自己則安排在上圖右方第二位,父子兩人目光均向畫外注視,與其他人目視方向不同。此說明畫家有意將自己置入畫中,與世長存。


(圖片源自http://www.el-greco-foundation.org/
【圖3】

圖3上方是天堂,三人位置以三角形組成。頂角是耶穌,左角是聖母,右角是施洗者約翰。約翰的手臂及左腿方向擔當承上啟下的畫面脈絡暢通的作用。從該兩個時空緊密連貫的視覺組織手法作比較,與傳統國畫筆墨的嚴密「經營位置」異曲同工。請參閱本網站「B2.金嘉倫雜感錄」的「15.傳統國畫的空間處理」。

最後,再強調創新必須先瞭解古典藝術的優點予以繼承,否則層次不高。更重要須自省的,從事藝術工作不應故步自封,須不斷求自我突破。

西方藝術史涉及文藝復興期繪畫必提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金嘉倫個人認為歐格雷哥的成就超越該文藝復興期三傑。若以創意而言,歐格雷哥拉長人體的變形風格及筆觸可說是20世紀表現主義的先導;他不受時空限制觀念也或可解釋為立體派Cubism不受三維空間束縛的先驅。

(2017.3.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