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十月 2019

禪宗的色空不二審美境界

禪宗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的重要宗派,它影響中國文藝,例如中國文學上產生獨樹一幟的禪詩,達到文學的極高境界。禪宗經由日本人鈴木大拙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傳到美國紐約,至今禪宗的英文是zen ,就是禪的日語發音!禪的思維完全符合二十世紀抽象表現主義的潛意識直覺作畫模式,所以受抽象表現畫派重視;例如該派重要美國畫家克朗Kline 及葛德里勃Gottlieb(圖1、圖2 )的作品。

香港呂壽琨的禪畫(圖3)用排筆作畫,也可說受該兩位美國畫家影響,當呂氏開始在六十年代作類似上述兩位美國抽象畫的水墨畫時,美國抽象表現畫派發展已到尾聲,為另類西方新畫派取代領導地位。圖3標榜的禪畫以純視覺元素組織而論,近於對稱非常呆板,不符合禪宗靈活的無拘無束要求。1962年金嘉倫不以水墨為媒介的抽象油畫(圖4),以點線面色構成簡約畫面,並不跟隨圖1、2美國畫家運用類似中國書法的黑色濶筆法為主。


圖1:Kline 的抽象畫


圖2:Gottlieb 的抽象畫

圖3:呂壽琨的襌畫

圖4:金嘉倫《相遇》1962

美國二十世紀的前衛音樂家約翰·凱吉John Cage的著名音樂創作《4分33秒》也是受到禪宗思維啟發;該音樂分三樂章,但是沒有任何音符,即從頭到尾沒有奏出一個音,可說是一種非常抽象不可言說境界的音樂。另外一位美國人,蘋果手機的創辦人喬布斯Jacobs也受禪宗影響,使蘋果手機突破舊規而勇於創新,享譽全球。

禪宗是佛學的最重要的一派,它是儒道釋三者思想融合的成果,並與道家的超越精神相同,達到中華文化特有的審美境界。傳統大量的禪詩(圖5:賈島的禪詩)就是在傳統文學上所體現的高度審美情趣;因此禪宗哲學是詩化哲學。

禪宗五祖弘忍因為惠能的高度悟性「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無處惹塵埃」(圖6),就暗中傳衣砵予惠能為禪宗六祖。更不可思議的,惠能目不識丁,但與當時北禪宗的神秀「漸悟」相較,惠能的南禪宗「頓悟」從此為佛學大放異采!


圖5:金嘉倫書賈島含禪意的詩句「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圖6:禪宗六祖惠能的偈語:

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國畫分「南北宗」之倡舉,是受禪分南北宗啟發,從此為南宗的文人寫意畫奠定最高歷史地位。董其昌在其《畫旨》有言:「禪家有南北二家,唐時始也;畫之南北二宗,也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禪宗思想體系由本心、迷失、開悟、境界四論構成;即由本心論的本心澄明、覺悟、圓滿、超越的內涵,經過迷失、開悟而達到明心見性回歸本心的頓悟體驗與精神境界。禪是對人生非常高超的境界,書畫家能因此開悟,則達到超凡入聖審美境地。

西遊記的孫悟空名字是作者對禪宗「空」的深度瞭解而命名,書畫家若「悟空」就能達到如同孫悟空「七十二變」的靈活應變境界!當然現代書畫家在靈活應變中,仍要充分實踐「太極美學、國畫六法、視覺美九法則」三理論,否則予人視覺組織的混亂感。更不能輕視毛筆有舉世無匹的多變特異潛力!

禪宗的「色空不二」是極重要觀念,就是禪的「不二法門」。《心經》:「色不異空,空不易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憑藉「心」的悟性,消解世界一切事物的矛盾對立,其中「空」是最關鍵的一個核心。

「空」並非肉眼所見而是觀念性的虛無意境,肉眼所見的空是相對於「色」的假相,它是不受世俗束縛的心靈,追求自由靈活應變;所以經文説:「色不異空」。禪宗「五蘊皆空」,五藴是指色、受、想、行、識。其中「色」指一切物質現象,其餘四項全是精神現象。五蘊皆空目的,在於衝破物我相異的關口,因此超越現實侷限,得到澄明自由自在的審美觀照!

中華文化是儒道佛三合一、其中道與禪最具審美境界。莊子的「物化」與禪的「色空不二」有類似的超越時空及物我的境界,令畫家有天馬行空的高度自由可發揮。當今的很多國畫家卻不知自己文化內涵之深厚,反而受現代西畫早已拋棄的形似素描之嚴重束縛,仍在繼續受害而不知道。

所以今後大專國畫教育必須廢除素描科目,免受極狹窄的現實事物束縛,代以加重行草書法基礎;換言之國畫教育應採取「書畫一體」,使廣義的現代水墨畫回歸中華文化血脈。圖7是金嘉倫採取道襌兩家的審美優勢:強調道家有無相生的「無」及禪宗的色空不二的「空」,完全不受現實山水形象束縛,正如畫題所示,只重視筆氣墨韻的呈現,畫中只有極少的山石形態,達到如同莊子的《逍遙遊》境界。


圖7:金嘉倫《筆氣墨韻》2008

禪宗對今日國畫的啟示:書畫如果只在理智的層面打轉而忽視氣韻生動,多數不是高層次的藝術。因此創作書畫不顧視覺美法則也得不償失,例如目前很多中國人嘗試的所謂創新藝術,仍走不出上世紀二十世紀初的達達主義Dadaism或六十年代的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範圍。

但是身為炎黃子孫不能不顧自己獨特深厚的文化藝術特質,更應該重視全球最可貴的創作工具毛筆潛能!試問視覺藝術不重視眼睛是為享受視覺美的本能需要,卻只追求觀念思維功能,不如用文章更能充分表達觀念。例如受美國人欣賞的徐冰書法(圖8),並不符合中國書法的三要素:筆法、結體、章法,必須符合氣韻生動的視覺美基本要求。該作品用筆拘𧫴頗類似無變化的印刷字體,已失去使用毛筆目的是為呈現陰陽互濟的生動感。所以徐冰的書法只等於不求氣韻的設計作品,違反中國書法是具有生命力的獨有藝術特色。


圖8:徐冰的「天書」


圖9:徐冰作書法的規則

圖8徐冰的「天書」在1999年獲得美國文化最高獎,但是美國人普遍不懂什麼是中國書法的高度藝術要求,他們看上徐冰將英文二十六字母化為中國字的筆法造型(圖9)多數是因為西方人士會覺得面對此種由英文字母演化的中國書法形態,比面對純漢字結構較有親切感。圖8是自左上至右下26個英文字母變化的徐冰所創作字形規則;圖8中很多字「捺」的太規則呆板寫法,就無法呈現傳統書畫要求的氣韻生動視覺效果。

當今華人畫家因為沒有書法功力及中華文化修養,多數在「不知彼不知己,百戰皆殆」情況下,只知道跟隨現代西畫的各流派觀念作畫。傳統山水畫「經營位置」法則的優點,是既有局部陰陽節奏變化,又有生態性的有機整體和諧效果。

當然我們仍應尊重一些藝術家的創意個性選擇,但是身為中國人仍須從自己的文化優點出發,達到「書畫一體,繼往開來」目標及「太極美學、國畫六法、視覺美九法則」理論。依此「書畫兩目標三理論」的創作,書畫家以禪宗思維創作,就有極大的自由度可發揮;如此就使深具東方文化特色的中國書畫得以新面目屹立於當代世界藝壇。

當今華人藝術家最終還是要以中西繪畫史上各大師作品為依據,實踐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否則就成為「不知彼不知已,百戰皆殆」的結果。圖10是金嘉倫在深入傳統書畫研究時期之前所作西畫,可見早在1976年他已受到中國哲學的虚、無、空的啟發:


圖10:金嘉倫《實由虛出》1976

圖10正是平面與立體、虛與實、真與幻、陰與陽各種元素「𣎴二法門」審美觀的體現,最後達成太極美學的「整體和諧」圓融效果。更有甚者,該畫雖用對稱構圖卻有不呆板的視覺效果,與圖3呂壽琨禪畫同樣對稱而少變化的構圖作比較,讀者可以自已判斷兩者高下。

(2019.10.18)



易經囊括天地間一切道理

易經是指《周易》,其內容包括「經」與「傳」兩部份,因它是古文字,令人更深奧莫測。不過如今坊間有很多現代解釋易經書本,只要認真搜索仍可得到其要旨。易經尊為五經之首,它是傳統中華文化的根源,也是開啟傳統一切文化大門的萬能鑰匙!不論傳統的哲學、政治、經濟、中醫、天文、建築、庭園、兵法、武術、戲劇、文學、書畫、音樂等均受易經啟發。

本網站所涉書畫範圍的太極美學,當然源自中華文化的易經,太極書畫是以香港為發源地由金嘉倫所創始的新藝術宗派。他從早年留學美國獲得現代西畫的來龍去脈之後,通過數十年研讀中國大量出版的書畫册,深入研究歷代傳統書畫大師作品的筆墨組織,發覺因二十世紀美術教育西化而中斷書畫的中華文化脈絡;因此與西方現代繪畫雕塑相比較之下,當今華人所作書法及水墨畫肯定處於弱勢境地!結果大部分書法只是重複古人(泥古)所作;至於一些標榜現代水墨畫所常見的缺點是脫離中華文化的用筆之道,該類水墨畫大致有兩類作畫途徑:1.類似上世紀的抽象表現主義作品,2:只是用設計觀念而忽視傳統筆墨的平面設計作品。

創作現代水墨畫如果忽視骨法用筆及氣勢連貫,就無法呈現國畫最重要的氣韻生動效果。傳統國畫是通過「骨法用筆」的寫氣過程,達到氣韻生動視覺效果。中國人以斷氣表示死亡,所謂氣集則生氣散即死,可知傳統書畫是有生命力的藝術。當今國畫家不重視氣韻生動的用筆之道,明顯已中斷中華文化脈絡,必須認真檢討反省。或許是當今大部分水墨畫家並沒有書法功力,因此對毛筆能產生具神韻的高純度線條十分隔膜。

太極書畫的創作兩大目標「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十分重要!繼本網站上一篇文章強調「書畫一體」的重要性之後,本文會探討如何「繼往開來」。金嘉倫提倡太極書畫,就是要呼籲當今書畫家須重新認識易經是一切中華文化藝術的根源。不認識易經所創作的書畫,因缺乏自己文化優勢就很難抗衡近代西方文化的強勢。而且易經是群經之首,如果今日炎黃子孫不「繼承」自身傳統文化深厚知識,則不能有「開來」的優質新中華藝術。

金嘉倫在1963年入學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專攻繪畫專業碩士課程,對現代西畫來龍去脈有十分清晰的瞭解。返回香港後,直至八十年代靠自修才深入研究傳統中國書畫,經過二十年的吸收消化,到本世紀初才開始踏入太極書畫的創新時期。以下是最近面世的「金嘉倫-太極書畫浴火重生」書畫册中,屬於他的創作歷程第三時期(圖1、圖2:深入研究傳統書畫)及第四時期(圖3至圖6:太極書畫繼往開來)的作品:


圖1:金嘉倫《靈山清睴》1998


圖2:金嘉倫《靈山秀色》1999


圖3:金嘉倫《天地合一氣》2002


圖4:金嘉倫《陰陽互動》2006


圖5:金嘉倫《損益盈虛與時偕行》2009


圖6:金嘉倫《意象山水》2013

圖1、圖2是深入傳統,但比傳統更強調陰陽變化;圖3至圖6是太極書畫的創新時期。以上六幅書畫的章法無非都是以毛筆的陰陽節奏變化為主,尤其是充分運用計白當黑及虛實相生。由圖1至圖6的過程就是金嘉倫對繼往開來的實踐例子。

創作書畫時如果忽視用筆的陰陽所産生矛盾與統一達到平衡的重要原則,作品就予人無生命力的感覺。運用毛筆必須重視下筆時的陰陽變化,絕不能用力平均單一;例如隷書楷書與行書草書比較,隷楷筆法只求統一而無陰陽變化,所以在視覺效果上遠不及行草線條生動。太極狂草在視覺美方面更勝於傳統狂草,不僅是在章法上以畫入書,而且用到太極美學三法則,其整體可以達到精簡筆墨組織效果。清代劉熙載《書概》有言:「聖人作《易》,立象以盡意。意先天,書之本也;象後天,書之用也」。他以易經闡明書法中意與象的關係!

《易》有三義:1.簡易 2.不易 3.變易。「簡易」:以「一陰一陽之謂道」象徵宇宙萬事萬物(六十四卦)之間變化,萬物有如生態系統的互相密切聯繫,即以簡單原則來解釋繁多現象;「不易」:用天地乾坤的穏定結構表示永恒不變的原則;「變易」:宇宙萬物在陰陽互動中,永遠處於動態的不停變化狀況。

太極書畫就是通過主要以「簡易」的陰陽互濟原則,再應用氣勢連貫及整體和諧的「不易」手段,達到不斷在陰陽互動「變易」中的新視覺藝術效果。《周易-繫辭》的「生生之謂易」正顯示《易》是一種生命哲學。

不論是具象的山水畫或抽象的狂草,均可以通過太極美學達到「書畫一體,繼往開來」目標。太極書畫其實主要是以筆精墨妙,通過三理論「太極美學,國畫六法,視覺美九法則」,再運用現代西畫點線面色的二維基本抽象視覺元素,創造具生命動感的新中華書畫藝術。

太極書畫繼承中華文化的最根本源頭易經,因此可以肯定說太極書畫將扭轉中國書畫近百年以來所經歷的弱勢!而且也將可以不斷的隨時代變化而開創新境界,正是易經《繫辭下》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圖7)。更重要是當今國畫家,十分需要重新認識易經及毛筆所產生的頂級線條的藝術優勢。


圖7:金嘉倫《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2012

圖7是金嘉倫以太極美學,將傳統狂草字形作創造性的更大變形,其抽象線條呈現力感及動感的特有魅力,使作品整體更具陰陽節奏美,展現有異於西方的新中華視覺藝術造型。書畫主要是呈現視覺美的藝術,更具有不受現實局限的時空變易屬性!

太極書畫核心「陰陽」的引力就相當於物理學的正負「電」觀念,是促進宇宙萬物產生「動」的根本因素。所以書畫講究「氣韻生動」是超越時空的中華藝術最根本要求。更關鍵性的書畫創作重要原則:書畫是以二維平面為表現的筆墨(筆為主墨為次)線面組織藝術。毛筆線條之優質變化在三維觀念的空間則無法施展,因此以素描或設計觀念作水墨畫可說是嚴重自貶中華文化的筆精墨妙優勢!


圖8:忽視用筆的水墨畫例子

圖8是將於本月(10月上旬)香港某大型藝展的水墨畫展品,是一般當今很多標榜現代水墨畫忽視用筆的例子。該作品完全忽視國畫六法的「骨法用筆」法則,在畫面根本見不到任何毛筆線條。所以它與以上圖1至圖7的書畫作比較,高下立判;該水墨畫相當於只具外形而無骨骼支撐的布製玩偶,缺乏骨法用筆就完全與「氣韻生動」無關。此正說明「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兩目標肯定是指引中國書畫現代化的明燈!

易經的經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正人君子須做到-1.效法天道:對事應百折不撓奮勇向前;2.效發大地:為人以浩然之氣的正能量承擔重任。此也是身為中國書畫家,應擺脫功利物欲,修心養性,自我超越,先繼往後開來。民初成立的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正是源自易經的中華文化價值觀。

中國書畫的現代化發展應該是融會貫通古今中外:1.對傳統中國書畫,經過分析而繼承,2.借鏡現代西方藝術,通過批判而創新。
(2019.10.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