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九月 2021

太極書畫點線面色

香港創立的「金嘉倫太極書畫」是以太極狂草擔當新世紀中國書畫發展的開路先鋒,太極狂草是以「優質線條」為主的抽象視覺藝術。狂草字形與楷書在一千多年前已分道揚鑣,因此已不受永字八法束縛。太極狂草是以曲線為主的中國創新視覺藝術,避用直線更有利於脈絡暢通。

書畫以舉世無匹的毛筆為重要工具,凡華人藝術家創作任何二維視覺藝術,如果沒有毛筆產生有力感的生動線條,實質上只屬於西畫的分支,並不是真正中華文化觀念的書畫同源作品。二十世紀香港台灣流行的現代水墨畫,因缺乏毛筆線條陰陽轉化的氣勢連貫,等於清代范璣所言「籍墨而發者捨本求末也」。因此不論創作傳統國畫或現代水墨畫必須仍重視「國畫六法」為準則,尤其能實踐「骨法用筆、應物象形、經營位置」三法則,才不止於兩頭不到岸。

太極書畫的兩目標是「書畫一體,繼往開來」。書畫一體就是「以書入畫,以畫入書」,主角是毛筆所呈現線條陰陽互濟的氣勢連貫。太極書畫不僅是保留傳統文化特徵,而且是借鑒現代西方視覺藝術最基本四項視覺元素:點線面色的二維組織。


圖1:康定斯基《構圖8號》

圖1是二十世紀現代西畫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創立現代西畫可以用純粹抽象視覺元素點線面色組合成繪畫,所以題目是他常用的「構圖」,直接了當。一般人不必面對該抽象畫再説不懂欣賞,因畫面不是呈現大衆所熟悉的現實形態而是純粹點線面色構成的二維視覺美。


圖2:金嘉倫《龍吟方澤 虎嘯山丘》2009

但是點線面色組織如何能產生視覺美,必須充分實踐「視覺美九法則」才能成功。圖2太極狂草深具創意,首先突破傳統書法由右方開始的章法成規,第一字改由左上方龍字開始,也不是通常第一字用濃墨起筆而改用淡墨。龍與虎兩字的墨色由淡轉濃正是代表太極陰陽關係。此作品與圖1比較,太極狂草的線條氣韻生動與康定斯基的西方線條有明顯之區別。尤其在點的處理有獨特之處:除了各字的點之外,中央加添藍紅兩圓點象徵陰陽。圖2由上至下的粉紅色帶是增加視覺元素的面與色,因此太極書畫與現代西畫強調的點線面色視覺藝術元素相通,但是可貴的是仍顯示中華藝術獨特的氣韻生動效果。


圖3:《太極書畫。毛筆意象》封面

凡畫家能通曉太極書畫點線面色組織的陰陽轉化及氣勢連貫原則,轉用在其他視覺藝術創作也能呈現超水準面貌。例如以平面設計來說,運用太極美學就會達到極佳視覺效果。例如圖3所示的封面設計,表達太極生陰陽關係,中間紅色圓形代表太極,上下兩種字體粗細不同是陰陽,加上背景兩條圍繞中間紅色圓形左右的闊帶更添靜中有動感覺。該封面設計其實是脫胎於圖4的太極狂草作品,中間紅色圓形象徵太極,包圍太極的藍紅兩色帶是太極生陰陽兩儀的另類圖解。圖4特別之處是用淡墨「絪縕化醇」四字增添淺層次三維感覺。該狂草第一字「天」的結體以一橫筆及兩點突破古人草書寫法,是實踐金嘉倫提出狂草結體變化八法則中的「離合法」。「天」字第一筆造型特殊,擔當全體線條的統帥角色。


圖4:金嘉倫《天地絪縕 萬物化醇》2008

因此對近代在書畫市場上有名氣的國畫家,必須經過「視覺美九法則」、點線面色及「骨法用筆」的考驗,才是名實相符的名家。換言之繪畫是用眼睛欣賞的視覺藝術,絶不是用耳朵能辨别作品高下的聽覺藝術。

太極書畫是金嘉倫在1980年代開始博覽中華文化藝術群書,並經過二十年臨摹歷代書畫名作深入體驗,再借鑒現代西方藝術,在本世紀初建立前無先例的太極書畫理論體系。太極狂草之所以可成為新世紀書畫開路先鋒,是因為融合傳統太極哲學與現代西畫點線面色組織兩者之長而成。

「金嘉倫太極書畫」可以挽救近百年國畫受制於眼睛所見狹窄現實空間的失誤。而且繪畫根本屬於點線面色組成的二維視覺藝術,國畫因為注重發揮毛筆線條獨特的多變性能,與現代西畫最大分別是呈現氣韻生動的效果。尤其太極狂草根據所用文句本身的連續性,呈現由上而下近於舞蹈的動態美。

當今華人書畫家不應再對中西藝術史顧此失彼,必須深入研究比較兩者之長短作出取捨,否則很難突破近百年以來兩頭不到岸的困局!太極書畫的重要性在於兼具民族性及時代性,可以不斷向前推陳出新。

(2021.9.16)



中華文化與民族復興

二十一世紀神州大地全國各種行業努力改善向前發展,以人民生活全面脫貧已達小康社會而言,正逐步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但要真正成功須先普遍建立中華文化自信,也就是民族復興須以文化新生為基礎。香港已定位中外文化藝交流中心,香港人須約略認識香港近代與祖國關係的歷史,以便今後可繼續以往的貢獻。

香港1841年經鴉片戰爭成為英國殖民地,是中華大地之外大量吸收西方文明的中華土地。香港對近代祖國向前進展有很大關係,例如辛亥革命由成長於香港的孫中山領導建立共和政制的中華民國。他的著作《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是融合現代西方思想及傳統中華文化而成,例如在該著作中涉及的「天下為公」觀念出自儒家經典之一的《禮記》「禮運大同篇」。三民主義正顯示古代中國人文傳統與現代西方文化有相近的價值觀。圖1是他常寫的同類書法。


圖1 :孫中山《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

二十世紀初上海成為全國最國際化的工商業中心。當時由香港先施百貨公司領先前往上海,為上海開辦四大百貨公司之第一家。四大百貨公司當時形成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購物中心。上海四大百貨公司均由香港早已建立的同名公司前往開辦。二十世紀全中國境內設有第一部扶手電梯及冷暖氣系統者,由後來居上的上海大新公司開始。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後,香港商人紛紛將工厰北遷,促成廣東各地經濟繁榮。尤其是深圳因毗鄰香港之優勢,借鑒香港經驗,在極短期間迅速由一農村轉變為以高科技為主的現代化大城市,是人類歷史中前無先例的奇績。香港交易所也使香港成為主要為中國企業接通國際的金融中心。

1949年香港新亞書院創校後首四任院長,錢穆、吳俊升、沈亦珍、梅貽寶均是二十世紀著名教育家,第五任院長余英時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該校曾是香港新儒家傳承中華文化道統重地。但是由於香港一直以來在文化上是崇洋輕中,使創辦新亞書院新儒家學者退休後,除唐君毅之外全部赴台灣終老。


圖2 :何世禮將軍

香港二十世紀一位傳奇人物是富商何東第三子何世禮將軍(圖2),他雖是中西混血後代,但有濃厚中華情懷。他在負笈英國軍校時在中國駐倫敦領事館宣佈放棄英籍,決心前往神州大地完成從軍心願,他參與的戰役包括八年抗日戰爭在內,抗戰勝利後奉命前往接管廣東。最後因何東逝世,他回到出生地香港接手管理家族事業因而退役,當時軍階為二級上將。

清末民初香港著名菁英大佬是周壽臣,他是晚清第三批官派留學美國幼童,回國後先後在中國及香港政界受到重視,他是香港首位華人行政局議員。1949年後中國本土政治、工商、文化各界人士大批移居香港,其中著名富商有世界兩大船王董浩雲、包玉剛及娛樂業大亨邵逸夫。香港也成為二十世紀亞洲四小龍之一。

本世紀初在香港創立的太極書畫理論至今已超過二十年,涉及深層次中國文化及哲學,又加上借鑒現代西畫的創作觀念融合而成。雖然一般書畫家已通過太極書畫網站閱讀過有關分析文章,但要消化而實踐並不容易。此與香港美術教育制度深度西化有關,但是太極書畫對書畫繼往開來已邁出重要步伐。

若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須首先從深入研究自己文化的優點加以批判性繼承開始,再借用西方一些已見成效的經驗,成為現代化的中華民族。現代化包括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藝術、生態的全面性完善發展。

太極書畫屬於中華文化藝術範疇,是體現深層次民族文化自信,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香港創立的太極書畫「書畫兩目標三理論」,可成為香港實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其中一項重要目標:太極書畫浴火重生。如果香港書畫仍走不出傳統範圍,則如何能超越北京及江浙等地與外國交流有更深厚中華文化傳統?如此則香港今後仍處於西方強勢文化藝術單方向輸入狀況,香港就很難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圖3 :《金嘉倫-太極書畫浴火重生》書畫册

太極美學源自《易經》的宇宙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觀念,香港太極書畫理論已融合古今中外藝術優點,可以擔當與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新角色。圖3是以香港太極書畫創始人金嘉倫一生的作品由現代西畫逐漸回歸中華文化脈絡的書畫册 ,汲取中西藝術精華,達到中國書畫浴火重生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只注重物質文明尙須促進自己傳統文化之新生,呈現創造性轉化的嶄新藝術,才真正成功。

香港教育由小學開始應改革教學語言為國家通用語(即國語或普通話),不僅易與全國各地民衆溝通順暢而不分彼此,並使香港人在國際上更具中華文化代表性。當然粵語在香港日常生活上仍可照常通用。

(2021.9.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