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十一月 2021

百年國畫犯不知彼不知己

中國孫子兵法是華夏文化結晶,其《謀攻篇》:有「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 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 每戰皆殆」。二十世紀華人留學法國者有徐悲鴻寫實派,留學日本者有高劍父,兩人捨棄寫意而迎合寫實,皆屬於不知彼不知己的國畫家。

自十九世紀末「後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三人突破寫實西畫之後,二十世紀初畢加索更進一步完全拋棄現實形象,到康定斯基完全用抽象的點線面色視覺藝術組織,西畫從此大放異彩。二十世紀有華人畫家受當時野獸派影響,例如留學法國的林風眠及留學日本的丁衍鏞。


圓1 :丁衍鏞的油畫


圖2 :丁衍鏞的水墨畫

圖1是丁衍鏞早年所作油畫,已融入中國古代符號化的象形字,晩年他在香港所作水墨畫,近於八大山人風格,圖2作於1976年的畫是他的神來之筆,甚至比八大山人更自由豪放。丁衍鏞是「先知彼後知己」的近代中國畫家。該畫中三隻墨蛙造型極具創意,全畫精簡而生動在國畫史上也少見。只可惜丁氏水墨畫多數是在極短時間完成的即興之作,質素高低不穩定,尤其他的很多香港作品均是他在中大校外課程上課時的大量即興示範作品,畫完隨即由學生取走,不免有瑕疵的作品流傳。


圖3 :徐悲鴻《雄雞報曉》

徐悲鴻在法國學到的西方寫實畫,對二十世中國美術教育產生很大不良影響,寫實素描成為所有學習中西畫的必修科,嚴重中斷國畫以毛筆寫意為主的優秀傳統。圖3徐悲鴻畫中的雄雞與竹石符合西畫形似,但仍保留傳統國畫筆墨的二維性,背景卻是寫實西畫空間的三維性,因此全畫不協調,背景應該依照傳統國畫的優點全部留白,此就是犯「不知彼不知己」錯失的例子。


圖4: 曾景文的水彩畫

至於二十世紀華人的西畫,凡留學回國者在西畫史上毫無地位,只有入籍法國的趙無極的油畫及美籍華人曾景文的水彩畫,有國際聲望,但在西畫史上仍不是大師級的西畫家。他們兩人在西方藝壇受到關注,主要仍依賴中國文化元素,趙無極用中國線條造型而曾景文則用中國虛實觀念。圖4是曾景文有强烈虛實交錯感的作品,因為描繪的是城市題材就不能體現國畫自然景物的氣韻生動。此正是中西文化藝術之不同。


圖5:金嘉倫《書畫同源 志在暢神》2012

香港創立的太極書畫是金嘉倫在六十年代負笈美國,在深入了解現代西畫的「知彼」之後,經過二十年深入研究傳統書畫的「知己」就能達到兼具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嶄新境界。圖5是他的太極書畫,書法已融合於國畫中,不再處於題欵的配角地位。此例正合於國畫大師陸儼少所言,他提出一位國畫家終生所用精力總數為十分,則必須做到「讀書四分,寫字三分,作畫三分」;其中讀書及寫字合共七分,真是精闢獨到之見,值得當今書畫家作為座右銘。由於當代資訊發達,中國書畫家更須於「讀書」一項包括中外文化藝術,真正「知己知彼」而超越前人。

(2021.11.15)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老子《道德經》四十二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其意思:「道的規律是不斷反覆運行,道在柔弱狀態之下才能發揮良好作用。天下萬物的有由最初的無派生出來」。太極書畫依據「反」與「弱」的規則創作,以筆氣為主墨韻為次,利用大面積的虛白,就產生陰陽不斷轉化具有氣韻生動的視覺藝術。


圖1:金嘉倫《彩泉》2011


圖2:石濤山水畫

圖1是金嘉倫作於2011年的太極山水畫,仍繼承傳統山水畫之優點:
1 .傳統山水畫慣用垂直畫面以增強氣勢連貫,筆墨是由下方近處開始,逐漸邁向遠方主峯,遠近不是依據近濃遠淡視覺規則,因此遠處的山峯筆墨仍保持強勁濃黑。
2 .傳統山水畫雖是二維視覺組織,但是仍有前後層次,是依據線條粗細、虛實、濃淡來呈現。
3.山水畫中由近至遠的筆墨陰陽關係不斷轉化,達到整體筆墨氣勢連貫。
以上三項優點與圖2石濤山水畫共通,是表示香港太極書畫在創新前必先做妥繼承傳統工作。

圖1《彩泉》所呈現香港太極山水畫創新的現代化面貌有以下三項:
1 .在造型上兼顧民族性及時代性,借鏡現代西畫的抽象性突破傳統國畫的慣性形象。圖1的紅藍小圓形象徴太極兩儀的陰與陽,使山水畫可以加添形而上的意象視覺元素。
2.傳統山水畫主要是體現筆氣墨韻,用色只限於淺絳、青綠、金碧的傳統三種方法。但是圖1創用彩色衝破傳統山水畫瀑布留白的固定畫法。畫中央更大膽採用黃色塊以吸引注意藍紅兩圓形,加強「一陰一陽之謂道」為太極書畫的重要原則。
3.畫面不再依傳統山水畫題大量字句,僅署名於右方山石中,使全畫各局部更趨於
整體和諧。此畫與圖2比較,石濤山水畫左下角題欵所形成的長方形與整體畫面很不協調,是美中不足之處。


圖3 : 金嘉倫《筆墨意象》2013

圖3題目是「筆墨意象」,表示太極書畫是以筆為主墨為次的毛筆意象藝術。畫面組織符合道德經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該畫由下方山石伸出引人注目的粗黑帶強調氣勢,是傳統山水畫筆墨的突破。山石不斷以疏密、陰陽轉化就會產生視覺上氣勢連貫的「動」感;畫面留有大幅虛白就是強調「弱」的作用。太極書畫十分注重對「弱」的虛白處理。


圖4 :金嘉倫《鐵杆磨成針》2011

圖4的太極狂草是符合「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該作品重複以線條疏密交替的「反」產生動感,利用飛白線條的「弱」產生陰陽互濟作用。飛白線條是速度與枯墨相結合所產生的視覺效果,飛白正是「弱者道之用」的奇妙運用,使整體書法增加陰陽轉化的氣韻生動。凡書法無飛白出現,就顯得單調,但是飛白也不能喧賓奪主。可見巧妙運用「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在太極書畫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性。

(2021.11.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