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十二月 2021

石濤山水畫太極美學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是以群經之首的易經為根源,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為宇宙萬物的變化原則。清代山水畫大師石濤的《苦瓜和尚畫語錄》也稱一畫論,就是啟發金嘉倫在香港創立的太極書畫理論。但是香港的太極書畫已經吸納現代西畫抽象因素,與傳統書畫不同,兼顧民族性與時代性而成為中國書畫的嶄新視覺藝術。

石濤是中國山水畫史上集大成的大師,登上山水畫的歷史高峯。他的筆墨組織充分反映中國書畫最根本是由一條變化無窮的毛筆線條開始。他在該畫語錄有言:「一畫者,衆有之本,萬象之根」,即一畫之法是貫通宇宙、人生、藝術的根本原則。一畫等於太極,化生陰陽互濟關係的宇宙萬物。國畫六法第一條「氣韻生動」就是由基本的「一畫」太極促成,產生陰陽各種變化的矛盾與統一達到平衡「整體和諧」。該《畫語錄」》另一要點是「畫從心障自遠」,表示畫家不應為現實形象所囿而應重視心靈境界,邁向既合於審美規則又有自由度可發揮的毛筆意象藝術境界。


圖1 :石濤的山水畫

圖1是石濤繼承元明山水畫集大成的作品,畫面上方遠處山石是焦點所在,不同於西方寫實畫的近濃遠淡處理。整體氣勢不是一往向前而有不同方向轉變的節奏。石濤之後幾乎後繼無人,如傳抱石等民國初期的山水畫受西化影響而走下坡,近半世紀山水畫更變本加厲而忽視毛筆線條的優越多變性,主要原因與國畫家多數不精通書法有關。直到陸儼少才攀上山水畫新高峯。
陸儼少的中華文化修養及書法功力很少人能企及,因此要突破三百年前由石濤到陸儼少的成就,須以古今中外更廣闊藝術史為鑒,並須重視書畫一體目標,取長補短才能開創山水畫新境界。


圖2:金嘉倫《新境》1970


圖3 : 金嘉倫《太極山水》2014


圖4 :呂壽琨的水墨畫


圖5 :戈特里布的抽象畫

圖2是金嘉倫迎合當時現代西畫潮流的硬邊畫,直線中有象徴遠山的曲線,雖是二維平面視覺組織,卻有三維空間感的獨特性,有異於當時西方硬邊畫只有二維平面感。圖3是他棄西畫回歸中華文化特質的太極山水畫,並強調是毛筆意象藝術。該太極山水畫得力於他的硬邊畫視覺組織功力,該畫出現抽象曲線粗黑帶,是為加強氣勢連貫,與呂壽琨的抽象水墨畫不同。圖4呂氏作品明顯是受1950年代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名家戈特里布Gottlieb(圖5)的影響。

石濤是國畫史上以太極美學為核心的「一畫論」山水畫大師。再由二十世紀陸儼少仍以太極美學為基礎,用他獨創的雲水畫法攀上山水畫另一高峰,兩位畫家純粹是由中華文化孕育而成功。金嘉倫到二十一世紀融合中西藝術,取長補短,在香港開創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性的書畫一體的嶄新視覺藝術。此自成體系而異於石濤與陸儼少的太極書畫,已為華人藝術家今後開闢一條具中華文化特色的藝術創新途經。

曾灶財不合傳統書法標準的塗鴉,最近在香港當作藝術品展出,策展者其實只是重覆一百年前西方達達主義的陳舊觀念:顛覆所有文化準則包括文藝的傳統審美標準在內。兩者的分別在於當時達達主義畫家是有主觀意識的否定藝術成規而曾灶財只是精神錯亂的膚淺塗鴉。


圖6:金嘉倫《籠天地於形內 挫萬物於筆端》2019

圖6是採取對聯書法形式,靈活運用太極美學的陰陽變化原則,呈現上下氣勢連貫,不用傳統行草書常見的牽絲連接方法而改用「體勢連貫」及「交叠連貫」。更用紫色書寫一半的字,突破書法原本只用黑色的局限。此例正表示太極書畫前景變化無窮,可以生生不息向前發展。石濤畫語錄《變化章》有言:「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無法而法是指從事太極書畫創作的最高境界:達到既有靈活應變的自由度又有合於視覺美法則的平衡狀態。

石濤提出的「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功一體」,正是香港太極書畫的「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兩目標之一。嚴重缺乏優質毛筆線條是當今華人畫家最易犯的重大缺失。因此不論是書法家或國畫家,對書畫所用精力須雙管齊下,才能相得益彰。

(2921.12.15)



太極書畫具生態價值觀

太極美學三原則「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其中氣勢、陰陽、和諧的概念是中華文華的精華。核心是陰陽互濟,以氣勢連貫使筆墨形成有機組織,就能達到整體和諧。因此太極書畫是當今最具中華文化民族性的書畫一體藝術。

2019年底新冠疫症出現,迅速蔓延全球,至今仍未有停息跡象。由此疫情已引起法國生態理論學者有前瞻性的論述,認為它是由人與自然另類生物失衡所引發。今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所針對的主題,是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碳排放量不斷增加而產生全球氣温上升效應,全人類應如何挽救。如果此現象不受控制,將危害未來人類生活,會議討論對如何改善全球生態以達到碳中和目標。但是該峰會所得協議離目標尚有相當距離,今後尚須全球各國共同認真對待生態環境。

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觀念是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就是當今全球各國謀求生態平衡相處的目標。二十一世紀中國高科技發展迅速,但是國家當局近年仍常強調全國應注重碳排放量要逐漸達到合理程度,此正是受到傳統優秀中華文化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啟發。可幸剛在今年11月16日舉行中美兩國領導人「習拜會」視頻會議,建立今後對付氣候危機的共識,並且開創世界兩大國既競爭又合作的新格局。


圖1 :金嘉倫《紅泉》2014


圖2 :金嘉倫《知仁勇天下之達德也》2010

太極書畫以太極美學的「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為今後中國書創作最根本原則,但仍須以「書畫一體,繼往開來」為目標,否則所創作品仍只是西方藝術分支。書畫創新必須從中華文化深層次哲理開端,才能兼顧民族性及時代性。金嘉倫曾在他的太極山水畫中分别用藍色及彩虹突破瀑布固定留白畫法,圖1進一步不受現實限制改以紅色畫瀑布,與遠方紅色山石遙相呼應。

由此可見太極書畫有千變萬化的創新潛能,可以不斷向前發展,不受以往成規所限制,但不是如同當代西方藝術亂來一通而仍是符合視覺美法則。圖2的太極狂草整體以缐條不斷陰陽轉化及氣勢連貫,達至整體和諧;請注意字與字之間主要用「體勢連貫」替代傳統的牽絲連貫。更以紫色點上下呼應,使傳統書法進入兼具時代感的中國新視覺藝術境界。

雖然太極書畫的兩目標及三理論很扼要,但是要實踐而得到滿意效果卻不容易。若要有成效,必須重覆仔細閱讀本網站所發表的文章,甚至於購買兩本書《金嘉倫-太極書畫浴火重生》《太極書畫-毛筆意象》慢慢重複閱讀消化,通過實踐才能成功。

太極美學源自易經的宇宙觀,人與大自然有息息相關的聯繫,就是天人合一,其中離不開宇宙運行規則的陰陽互濟作用;太極美學可以與化解當今生態危機課題相呼應,有普世價值觀念。從事太極書畫創作者今後切記:中華文化的陰陽觀念絕不同於西方觀念的對立而產生矛盾,也就是太極書畫各局部絕非只是對比關係,而是陰陽的不斷轉化的矛盾與統一達到平衡。太極書畫萬變不離其宗的必須符合太極美學的「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

但要充分做到此三原則也非易事,尤其「陰陽互濟」因為各局部之間變化多端,常會發生顧此失彼之缺失,而且尚要注意到整體氣勢連貫的節奏效果。因此書畫創作除非有控制複雜視覺元素組織的能力,應以呈現精簡筆墨組織為要旨。

太極美學能在香港浴火重生,是金嘉倫一生在特別時空中所體驗的中西歷史文化的結果。在1963年負笈著名的芝加哥藝術學院,畢業後在紐約停留半年親身感受到藝術家在全球藝術中心的境遇。最後回到香港,創立香港太極書畫新藝術宗派,即使目前尚未形成主流,但已在華人藝術界邁出建立中華文化自信心的步伐。尤其太極書畫所涵天人合一哲理符合綠色生態的普世價值觀,值得以香港為發源地擔當中外文化藝術交流角色。

(2021.12.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