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二月 2023

宏揚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雖然只有五千字,但其內涵包羅萬有,分為「道經」及「德經」兩部份。「道德經五十一章」有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最後三句意思:道之所以要尊重,德之所以要崇敬,是由於能秉公,沒有越出自然常軌所致。道德經包括研究天地運行之大道及人類正當行為之美德。其三十五章有「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大象」是指整體宇宙萬象,「天下往」是宇宙天體包括地球永遠運行向前,則一切依各自軌道相輔並進,互不侵犯,則平靜安泰。
老子《道德經》不僅強調宇宙太極陰陽相反相成哲學,而且涉及人生各種活動。例如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面對人生各種缺失,必有互為消長的方法可以迎刃而解,達到和諧效果。
老子所提的「道」在宇宙人世間普遍存在,道家發展到莊子更深入解釋道是「無所不在」。《莊子-知北遊》有言:「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者?」其中「惡乎者」意思是在何處?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不斷再問四次,莊子跟回答:「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礫、在屎溺」。所以源自道家的「金太極書畫」當然具備無所不在的道家審美觀念,書畫家必須兼顅宇宙大道與君子美德,對書畫發展就可以超越時空,不斷創造卓越藝術境界。


圖1:金嘉倫《陰陽之謂道》2011


園2:金嘉倫《筆墨意象》2013


圖3:金嘉倫《太極山水》2019

以上三幅畫外貌雖然不同,但是均依據金太極美學「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三法則所創作,因此金太極書畫只要實踐該三法則,就可以有千變萬化的各種不同外貌。圖1強調「陰陽之為道」,因此畫面出現兩個象徵陰陽圓形,筆墨離不開黑白、虛實、疏密等陰陽互濟變化。圖2題目「筆墨意象」表示太極山水畫不外乎筆墨的意象陰陽變化,畫中採用傳統山水畫不存在的黑條帶,正表示金太極書畫是具有多變化的創新潜力。圖3顯示金太極山水畫既可以是黑白水墨又可以是彩色繽紛的現代化中國藝術。


圖4:金嘉倫《通天下一氣》2014

莊子發揚光大道家的審美境界,他提出的「通天下一氣」表示宇宙萬物以氣之運行而聯繫在一起。圖4就是實踐「通天下一氣」審美觀於金太極狂草創作,呈現「氣勢連貫」獨特性有别於當今兩岸所標榜的各種現代書法,特別強調點的運用。點與線條的節奏變化有如舞蹈視覺效果。
道德經是體現易經的太極陰陽觀念「一陰一陽之謂道」,而以「無為而無不為」處理各種矛盾對立,就得到整體和諧目標。金太極美學提出「氣勢連貫 ,陰陽互濟,整體和諧」是必須先完成前兩項才能達成「整體和諧」。老子認為萬事萬物中存在的各種矛盾,例如虛實、福禍、長短、高低、前後均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所達到矛盾統一的「整體和諧」平衡狀態。石濤《畫語錄》有言:「無法而法,乃為至法」中的「無法」是指在完全把握書畫傳統技法之後,不為過去成法束縛而另創新方法,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創作境界。無為是順乎自然而不妄為,無不為指用盡古往今來各種視覺美法則。
當今書畫家亟須以《道德經》為美學基礎,作國畫應擺脫現實表象局限,寫書法應超越傳達文字訊息功能,以復興中華文化原有崇高審美境界為目的。《道德經》第二十一章有云:「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表示道是恍恍惚惚,具有不可名狀的「大象無形」無限境界。金太極書畫美學源於道德經精髓,成為可以不斷向前發展的新時代中國藝術。

(2023.2.15)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中華文化是儒道佛三合一,有別於全人類其他文化。儒道兩家是華人安身立命的準則,佛教雖是外來文化,但逐漸中國本土化有更深入發展,遂使中國成為全球的佛教中心,佛教反而在發源地印度衰落。

佛教分小乘大乘兩種,大乘佛教的「緣起性空」思想成為中國佛教主要根據。佛教在中國吸收玄學,發展到隋唐達到巔峰。「緣起」是指世上事情發展必有各種因缘和合,「性空」就是《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事無常,空是指萬事萬物不斷轉化的狀態。由此可見書畫的空白藴藏靈活應變因素,不容忽視。

佛教發展到禪宗是融合儒道佛三家,禪宗脫離印度佛教成為中國佛教八大派别中最重要宗派,是外來文化中國化的最佳例子,禪也形成中國所獨有的審美意識。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南禪宗的「頓悟」更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認為人人都有成佛本性,以「明心見性」為修行宗旨。禪宗對中華文化有貢獻,藝術史上有禪詩禪畫的記錄。最著名的禪詩是禪宗六祖惠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因該禪詩有徹底否定一切的頓悟精神,博得五祖弘忍傳授禪宗衣鉢予惠能。禪宗美學主要貢獻在於開創一條擺脫以往枷鎖的自由創新途徑。


圖1:惠能著名禪詩圖解

圖1該四句禪詩由上方以逆時針方向分布在圓形邊緣,中間大字「空」是佛教的重要概念,「緣起性空」是佛教核心教義,破除人生表層的執著,是一種解脫的心靈自由。禪宗的審美境界,在於悟性。禪宗的「空」與道家的「無」在書畫創作上具有異曲同工概念,但是「空」的內涵更高,並非空無所有,而是「真空妙有」的浩瀚境界。書畫家創作時對黒白、濃淡、疏密、虛實、有無等各種對立因素融為一體,是對禪宗「空」的開悟。「頓悟」是南宗禪的高度智慧,是先天性的,只有大師級書畫家可以通過高度悟性進入「頓悟」創新境界;一般書畫家只能通過修心養性才能漸入佳境,屬於北宗禪的「漸悟」。


圖2:八大山人作品


圖3:牧谿《六柿圖》

中國書畫史上出現一些優秀僧人畫家,最著名的是清代四僧畫家,其中以八大山人花鳥畫最能傳達禪意,圖2是他的極簡筆寫意畫,留甚大空白;其中右方署名及印章位置十分重要,起到整體平衡作用。圖3禪僧牧谿《六柿圖》畫面佔有五分之四比例的空白,彰顯禪宗「空」的審美觀。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內容豐富,文學藝術境界非常高。但是近百年來因教育制度西化,中國人對自己傳統民族文化優點很隔膜。因此曾獨樹一幟的中國書畫至今仍停留在不進則退頽勢中。通過「金太極書畫」理論,並借鑒禪詩襌畫歷史,融會貫通中西藝術就能開創今後書畫新境界。


圖4:金嘉倫《藍泉》2014

圖4 山水畫也採取禪宗「空」的章法,以少勝多,得到空靈感。其中瀑布不同於傳統留白而用藍色,不受成規所限,以求創新視覺美效果。為加強整體的氣勢連貫效果,畫中題署及印章置於中央是考慮整體脈絡流通關係,使畫面四周圍更具空靈感。


圖5 :金嘉倫《雷聲千嶂落 雨色萬木多》2012

圖5是以點線面色視覺元素組成具節奏感的太極狂草,突破傳統書法只有黒白的視覺組織。金太極書畫的隨機應變與禪宗美學很接近,須特別強調的是,它的重點是在創作過程中仍須有所依據:從整體氣勢連貫中把握「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平衡。書畫家更須對中西藝術知己知彼,取長補短才能承先啟後為中華文化藝術發展開創嶄新境界。值得警惕的是書畫現代化不應受西方當代藝術之極端個人主義所誤導:只求強調自我面貌而不顧視覺美。「金太極書畫」的太極狂草是中國書畫現代化的先鋒,主要由於它較國畫更具抽象性,有類似禪宗審美觀的靈活自由度可發揮,以借古開今使書畫邁向具里程碑意義的中華文化復興境界。

(2023.2.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