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七月 2023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多年來直至清代末期,由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淪為比殖民地更低的次殖民地國家。當今中華民族正在偉大復興中並非容易,原因是中國有深厚中華文化歷史底藴,才能以不同於過往歷史上任何模式在全球和平崛起,雖然受到美國霸權壓制,但是中國仍應該以傳統王道精神與全球和睦相處為上策。中國疆域遼濶是由非漢族統治的蒙古族元朝及女真族的清朝所擴充。


圖1:民國初期中國疆域地圖

民國初期的中國疆域繼承於清朝,國土整體成為海裳葉形狀,如圖1所示。地圖的紅色部份是當今外蒙古國境所在,1945年外蒙古獨立脫離中國是由當時俄羅斯從中操控所致。清末位於東北的優良港口海參崴也為俄國所侵佔並改用俄文名稱,至今仍未歸還中國。滿族原是中國東北區文化落後的遊牧民族,後以武功強大南下打敗明朝入主中原。歷代滿清皇帝熱愛中華文化,康熙是文武雙全的皇帝,他的漢文化修養高度,為很多歷代皇帝所不及。民國成立後滿族不斷漢化而融入大中華民族,此正表示漢文化對歷代入主中原的各少數族裔具有很大同化力量。

中國傳統各種觀念由獨特哲學所形成,其中「天」代表自然界的一切,再由和合思維轉化成中華文化重要的天人合一觀念。《論語-學而》有言:「禮之貴,和為貴」,甚至涉及與全球各國相處的「協和萬邦」天下為公目標。天人合一包括天地人三才之和諧共存,是中華文化的理論核心。時至今日天人合一哲學仍可以應用到中國所有文化活動之中,包括書畫創作的太極陰陽理論。孟子對天人合一觀念的貢獻,是他主張「天」是性善的根源,他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即須通過人的道德修養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祟高境界。

清代劉熙載發揮許慎「書者如也」審美觀,他在《書概》有言:「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正如黃庭堅所言:「余嘗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以醫也」。從事書法創作是首先要從做人開始,否則其境界必定不高,當然仍要研究歷代書法名作為根據。

人類藝術史是不斷革故鼎新的由傳承到創新的過程,中國書畫有很深厚文化歷史內涵,但是要真正突破過往名作標準而具有創新面貌並非易事,須先對傳統中華文化有深入認識,並且不斷努力自我糾正缺失,才能成功。當今大中華地區教育制度因為已經西化,大專美術院校數量不少,但是要培養真能繼往開來真正創新的書畫家困難不小。甚至當今很多有知名度書畫家的作品也很難超越歷代名家,主要由於今日書畫家已失去歷代名家具有的深厚中華文化修養。


圖2:沈周《廬山高》


圖3:石濤的山水畫

圖2《廬山高》是明代沈周山水畫名作,構圖嚴密氣勢恢宏。圖4是清代石濤的山水畫,強調氣勢連貫及筆墨的豐富陰陽變化。兩人均有深厚人文修養,才能完成大氣派作品。石濤一畫論的貢獻在於提出中國畫與其他民族繪畫最明顯不同之處是太極陰陽觀念,是以毛筆為媒介所呈現筆氣墨韻的意象藝術。


圖4:金嘉倫《彩泉》2011

圖4是金嘉倫繼承石濤一畫論的太極美學,轉化為現代化的太極山水畫。但是與石濤的山水畫明顯不同之處,該畫是運用視覺美九法則創作的現代中國意象藝術,例如兩個象徴陰陽的紅藍圓形、彩色瀑布、黃色部份十分抽象,是借鑒現代西畫觀念。該作品是融會貫通古今中外藝術的成果。


圖5:金嘉倫《立象盡意》2008

「立象以盡意」是易經的審美觀,成為詩與畫的獨特美學依據。傳統書法用筆影響到國畫,因此通過國畫六法的骨法用筆就能達到氣韻生動目標。只是傳統書法尚未用到國畫六法「經營位置」的計白當黑,因此章法缺少變化。圖5是提升書法到現代毛筆意象藝術高度,強調點線面色視覺元素的組織,尤其章法借鑒國畫經營位置的布白。整體的布白十分重要,它是區别中西藝術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在於體現道家「無」及佛學「空」的哲理。
當今是資訊十分發達時代,通過各種渠道可以得到古今中外的藝術知識,融會貫通後取長補短就能繼往開來。香港創立的金太極書畫的理論與實踐,既可以達到中國書畫現代化的目標,又能夠復興中華文化藝術以求化解當今民粹主義引起的各種衝突,使全世界重視仁義道德,實現《禮運大同篇》「天下為公」的和諧共處理想境界。

(2033.7.15)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蘇東坡評論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只是創作媒介不同,但是兩者有共通的審美觀,因此國畫絕不是描繪現實中的表面形象如此簡單,也不只是點線面色視覺元素的呈現。詩畫共通與書畫同源是中國傳統的獨特審美觀,詩與畫創作媒介不同,但追求意境美則相通。唐代詩人唐禹錫提出作詩的「境生象外」命題,源自易經的「立象以盡意」所產生書畫意象與意境的豐富審美觀念。意境美是達到國畫崇高境界的重要準則,中華文化藝術所強調的意境也受到佛教的超脫「境界」概念傳入中國有相當影響。尤其禪宗頓悟有不可言說的超脫境界。

畫與詩有共通的審美觀與「天人合一」哲學有關。天人合一就是化解各種現實外形的束縛及對立,達到大象無形的高超意象境界。近一百年來中國歷經各種逆境,自改革開放後以人類史無前例的速度和平崛起。中國人不僅要復興中華文化之精神文明,而且須發揮中國固有文化原有的高度創造力。國畫中以文人寫意畫品位最高,主要是文人有貫通詩書畫的人文修養,相比之下匠人雖有高超技法能但意境不高,所以不能在書畫史上留下姓名。文人因有深厚書法功力及作詩能力所作國畫就能呈現高度審美氣質。宋代蘇東坡是著名文人,具備詩書畫共通的審美觀,他的名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就是指國畫中的形不是現實中所見的表面形象。


圖1:蘇東坡《枯木怪石圖》

圖1蘇東坡《枯木怪石圖》中的枯木怪石脫離現實形狀,表示他重視意象在國畫的重要性。他提出「詩畫本一體,天工與清新」詩畫有共通審美觀念。中國傳統國畫與詩歌均重視想像力,在全人類藝術史很早就遙遙領先, 西方藝術要到十九世紀末的後印象派才突破形似束縛。


圖2:蘇東坡《朱竹圖》

圖2是蘇東坡開創以朱竹替代墨竹的作品,表示傳統文人畫是表意藝術,原是綠色的竹既然可以是用黑色作畫,當然也可以用紅色。可惜他遺留下的畫只有極少數量,文人畫自蘇東坡之後到元明清有進一步發展。西方藝術發展到二十世紀後期出現漫無藝術標準的當代藝術,至今已步入窮巷,由於西方的極端個人主義,至今為止很難有反省能力回歸藝術創作原是以表達視覺美為原則。中國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藴,華人藝術家應有保持固有中華文化精神,不必緊跟西方藝術潮流。以蘇東坡為例可知書畫家應有正氣的中華文化修養,否則所作書畫不可能達到逸品或神品的崇高標準。

傳統詩書畫共通的審美仍值得當今書畫家重視。人類前途有賴於發揮傳統中華文化浩然之氣的自強不息精神,根據目前趨勢中國今後仍會以傳統王道精神與各國和平共處。中國書畫發展前途須知己知彼以中外文化藝術史為鑒,更重要須擺脫長期停留在自我滿足的技術階段,才能使現在連接過去而邁向未來,一脈相承繼往開來。金太極書畫之理論在經過二十一世紀初至今之實踐經驗,可成為今後中國書畫向前發展符合國家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目標。


圖3:金嘉倫《雷聲千嶂落 雨色萬木多》2012

金太極書畫的現代化過程包括現代西畫的視覺元素點線面色的運用,是一種異於西畫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中國嶄新視覺藝術,如圖3所示。金太極書畫中以狂草較山水畫更具欣賞潛力,主要由於草書本身線條造型具有多變抽象藝術性,可使不懂漢字的外國人只從抽象視覺元素點線面色所產生的節奏感就能引起共鳴。更重要的是金太極狂草線條的陰陽變化能展現與西方抽象畫線條不同的氣韻生動視覺効果。


圖4:奈良美智的小女孩畫

當前國際藝術市場,大多數展銷會的作品只注重有個人面貌,普遍缺乏藝術深度。例如圖4是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不斷重複所作的小女孩作品毫無深度可言,但在過去香港蘇富比拍賣他的同類作品卻屢創上億成交價。傳統國畫的逸品神品一定不涉及功利,否則最多只可稱為能品而已。金太極書畫既傳承中華文化精華又力求現代化的創新,不接受西方當代藝術缺乏深度的弱點。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優點至今仍具有向前創新潛力。

(2023.7.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