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七月 2024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中國畫史自古至今在傳承與創新交替下發展,每一朝代因此有不同於以前的國畫名家出現。國畫以文人寫意畫為最高境界。因為文人知識廣博,通曉儒道佛哲學,引致文人畫格調高雅。
當今全世界訊息發達,中國人對西方事物容易獲得。中國曾是文化大國,中華文化有豐富內涵。近百年來因為教育制度西化,華人藝術家普偏對中國書畫史很隔膜,常誤以為書畫不重視創新。

圖1: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法

明代書畫家鄭板橋最初所寫書法可達到歷代書法大家水準,最後他因為求突破,融合各種書體創立前所未見的「六分半書」,增添書法史上全新一頁,如圖1鄭板橋創的六分半體書法所示。隸書在漢朝別稱「八分書」,六分半書名稱因為用到隸書筆法而成,兩者之分別:六分半書較八分半書結構生動活潑。中國書畫史上的創新均從傳統基礎上發展而成。

圖2:徐渭的寫意畫

圖3:西方中世紀教堂壁畫

圖4:敦煌壁畫

圖2是明代書畫家徐渭的寫意畫 ,異於同時代的寫實西畫,該畫是以抽象筆墨組織的意象畫。當時西畫處於文藝復興時期前的中世紀,與明代國畫比較很落後,如圖3中世紀西方教堂壁畫所示,與中國敦煌壁畫(圖4)比較也是棋差一着。中華文化的儒道佛三合一獨特性,使國畫呈現獨有的高度審美境界。


圖5:金嘉倫《筆墨意象》2013

圖4是金嘉倫經過二十年打穩傳統山水畫基礎後轉向的「金太極書畫」作品。畫中黑粗帶不存在傳統山水畫,而是借鑒現代西畫非現實的抽象點線面視覺組織。畫面章法呈現強烈黑白陰陽對比効果。左上方山石不用皴法而留白,與白雲之間並無界限分隔,是運用孫子兵法「實則虛之,虛則實之」,中國畫是彰顯與西畫最不同之太極陰陽美學。自古至今書畫創作離不開傳承與創新的不斷交替演變,沒有傳承基礎的創新多數缺乏深度。

(2024.7.15)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漢字是全人類最獨特的文字,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發明漢字是中華民族具有重大意義的文化創造。中華民族包含56民族,以漢字為媒介能使各族裔互相溝通。漢字由甲骨文開始成為圖象文字,它既是書法藝術,又與繪畫相通,兩者合稱書畫,漢字由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到楷書定形後,一直延用至今。楷書字形固定為長方形,結構整齊美觀,便於印刷書籍。中國人很多觀念只須用兩個漢字組合就可以表達各種觀念。漢字是擔當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角式。西方漢學家都能通過閲讀漢字而深入研究中國文化。亞洲漢字文化圈,深受影響的有韓國及日本。韓國在二十世紀改用韓語拼音文字,但是今日韓國人姓名仍用漢字。日本至今在日常生活中仍用很多漢字。漢字有很多同音字,如果不是用六書「象形、會意、指示、形聲、轉注、假借」造型,則很難表達各種漢字意義。
由於中國毛筆有「尖齊圓健」獨特性,使漢字書法成為全人類獨一無二的文字造型藝術。中國書畫並稱,筆墨之美是中國藝術的核心。
近代中國教育制度已西化,書法學習已不受重視。透過書法練習可以培養個人的高度視覺造型美能力。通過傳統書法教學,一般人自然會得到創造美的能力,美的呈現是掌握視覺美的原則。金太極書畫對視覺美歸納為九法則:「統一、比例、平衡、對比、方向、主次、節奏、呼應、變化」。中國書法發展到唐代狂草成為全人類最前衛藝術,直至近代中國開始接觸到西方文藝,並因書寫工具由原子筆替代毛筆,中國人逐漸不能掌握毛筆四優點,影響到創作書畫的品質。


圖1:金嘉倫《結構》1965

國畫由悠久文化累積而成,要突破創新難度十分高。20世紀中國畫家留學歐美回國後雖然擔任美術學院教授,但無一位對國畫能做到在傳承中有創新。1960年代台港兩地推動的現代水墨畫不過是用國畫工具所作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中國版本。圖1是金嘉倫1963年留學美國,學到當時西方流行的硬邊畫,圖2硬邊畫的整體嚴密組織與西方名家不同,當時西方硬邊畫的構圖都很簡單。該畫焦點是在中央位置的深藍色圓形,全畫有嚴密組織的結構,對今後書畫整體與局部的處理很有幫助。


圖2:金嘉倫《雷聲千嶂落 雨聲萬木多》2012

由1980年代開始,金嘉倫經過二十多年在傳統書畫打穩基礎後,到21世紀已進入「金太極書畫」時期。他提出「書畫一體 繼往開來」創作目標,視書法與國畫為同樣的點線面色視覺組織,如圖2所示。但是他的書畫作品是以傳統太極陰陽觀為創作原則,重視各局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織。並仍堅持中國書法是自古至今以線條為主要表現媒介。他與近代留學歐洲的畫家不同之處是借鑒現代西畫觀念,而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意識所創造的21世紀的嶄新中國藝術。書畫並稱是中國藝術所獨有,因為兩者均以毛筆為主要創作工具。漢字是中華文化載體,因其結構造型美發展為全人類最美的書法藝術,本網站的「金太極書書畫」美學可以成為當今書畫創作準則,繼往開來向前發展。

(2024.7.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