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國畫的畫筆即書筆

中國自古以來用毛筆為書寫書法主要功能是傳達訊息,但是文人雅士卻賦予毛筆書寫文字附加審美觀,發展成為舉世無匹的漢字書法。由於電腦發明,甚至以原子筆為書寫機會也大大降低。因此毛筆書法至今可說已完成傳達訊息實用功能的歷史任務。今後書法如以太極美學為創作指引,將邁向較一千多前的狂草更純粹的審美藝術境界。

當下國畫與往昔歷史上一般國畫比較,可以肯定的說正在走下坡。原因是目前作國畫者普遍沒有書法的用筆功力,無法充分實踐國畫六法的「骨法用筆」的技藝,也就得不到氣韻生動的效果。在標榜現代水墨畫的作品中更輕視毛筆優質線條的呈現,而且與中國哲學重要的理氣論絕緣,也可以説已脫離了中華文化軌跡。它只有在不懂筆墨人士包括外國人在內才能得到讚美。

中國書畫並稱是全球所獨有。早期中國文字甲骨文有很多象形文字,如同現代西方的抽象畫,蜚聲國際的趙無極早期抽象畫用了近似甲骨文的造型,中國一直有書畫同源的說法,寫氣是書畫創作重要觀念,因為兩者均重視高純化的線條是主要視覺元素。其線條變化的出神入化是因為古人每天寫字的工具就是毛筆,熟能生巧。因此文人寫意畫的畫筆即是由書筆轉化而來,產生西畫所無的氣韻生動視覺效果。

書畫並稱因為兩者同源,而書法排在國畫之前,是因為書法主要視覺元素是毛筆產生的優質線條。欣賞書法是完全欣賞抽象的筆法、結體、章法三者是否符合審美觀,正類似欣賞二十世紀現代西畫不以形似而以視覺元素點線面色的抽象組織為標準。特別是書法由呆板單獨的隷楷發展到行書、草書,點線組織就成為有關聯的動態藝術。等到張旭創立狂草,完全是欣賞一種抽象而多變的點線組織視覺藝術,欣賞之時根本不需要辨認是何字,而是欣賞由狂草抽象的點缐所呈現的情緒、動態美等。但是狂草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開始出現,可見中國古人早就有先進的藝術創意。例如懷素《自敘帖》的線條少折線而多流𣈱不斷的的抽象曲線,此類曲線肯定可移用於寫意國畫,可說已是書畫一體的開端。

趙孟頫有言:「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請看北宋梁楷《六祖斫石圖》(圖一、圖2),圖2六祖的衣纹用筆根本是書法用筆!梁楷人物畫的線條氣韻生動就是借用了書法的出神入化的變化。總之歷代國畫家全有書法深厚功力,以書入畫就能創作超越現實的意象藝術。最佳例子是吳昌碩先有篆刻及書法良好基礎,他到五十歲才開始作國畫,一舉成為名畫家,就是因為書畫相通。近代書畫家趙之謙的畫(圖3)中用筆線條就得力於他的書法功力。本網站在2018年元旦發表文章「書畫兩目標三理論」(目前在網上鍵入此八個字,就有較詳細內容。)的兩目標之一就是「書畫一體」,即「以書入畫」及「以畫入書」並重。以畫入書就是用國畫虛實相生、計白當黑的「經營位置」法則,使書法章法比傳統書法生動活潑。


圖1: 梁楷《六祖斫石圖》


圖2:《六祖斫石圖》衣衫筆法


圖3: 趙之謙的花卉畫

中國書法理論與國畫相通,而且很多書法理論很早就出現。東漢蔡邕《九勢》:「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䕶尾,力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奇怪生焉。」及「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接着說明轉筆、藏鋒、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均各種特點。以上蔡邕開始幾句有關陰陽形勢以及各種用筆的配合就屬於本網站提倡的太極美學範圍,依此去做就達妙境。此種書法理論用於國畫創作同樣有效。

當下書法家因不懂國畫經營位置法則就使書法章法呆板而無虛實相生的透氣空間,國畫家因無書法功力使畫面未能充分實踐骨法用筆而致畫面不能氣韻生動。所以毛筆不僅是書法家「以畫入書」(強調虛實陰陽)必須充分掌握的工具,它還是國畫家「以書入畫」(以書寫體現氣韻)不容小覷的利器。金嘉倫在今年明報月刊四月份發表的文章就是《毛筆是書畫的出路》,正表示毛筆各種陰陽節奏變化潛力是未來書畫現代化必須重視的中華藝術特色。輕視中華國寶毛筆的潛力是近代華人教育制度西化所引起的重大損失,因為毛筆在宣紙上的陰陽節奏變化所具特性是全球無其他民族的畫筆可望其項背。正如蔡邕所言毛筆產生的線條:「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唯筆軟奇怪生矣。」當今書畫家須認真重視其論述。最後提醒當下國畫家要重視國畫是二維的線面組織藝術,要發揮毛筆缐條優勢只有在二維平面為表現平台上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試看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名作《青卞隱居圖》完全是線條在二維平面上的視覺藝術(圖4)。該畫上方有董其昌題字「天下第一王叔明畫」。正如本網站前文提到傳統國畫與現代西畫兩者共通點都是二維平面的意象視覺藝術。兩者的主要分別在於用筆的「寫氣」兩字。


圖4: 王蒙《青卞隱居圖》

(2018.5.8)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