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美學
太極美學源自「周易」,屬於中華古代宇宙本體論範疇,是一切中華文化根源。太極美學具有整體、超驗、自然、神妙、無限五項特性,用於書畫上將產生千變萬化具有無比動力的視覺效果,是中華書畫邁向現代化最佳理論指引。
自20世紀以來中國教學制度已經西化,中小學嚴重缺乏中華文化的課程。即以美術院校而言也缺少中華文化知識的傳授,所以現況是不論美術院校畢業生或多數書畫家因既不深入瞭解中華文化優點,又不明白現代西畫發展脈絡,結果是:
1. 中國書畫出現停滯而普遍缺乏宋元明清的中華文化內涵。
2. 西畫(甚至水墨畫)多數仍停留在以模仿現實空間為依據的陳舊觀念。
因此本網站圖片集嘗試以傳統書畫優點及借鑒現代西畫創意,為中華書畫向前推進,指出可能發展的新方向。
我們期盼推廣此早存在於中華文化精華的古代智慧,願景是使「太極美學」成為今後中華書畫邁向現代化的最佳理論指引,書畫互惠,繼往開來。
創作理論要求:
一、太極美學(書畫)
1. 氣勢連貫:筆墨須有明顯「勢」的連貫運動方向。
2. 陰陽互濟:筆墨須有虛實、輕重、乾濕、濃淡等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創作變化。
3 整體和諧:章法有形態大小,虛實變化的疏密組織,以達到有整體感的[和而不同]之氣韻生動為目標。
氣勢、陰陽、整體三者是有别於西畫的中華文化獨有之藝術基因。三者各自分別通過連貫、互濟、和諧活動達到有生命力律動感的作品,是當今企圖創立書畫現代化各藝術家須認真考慮的繼承重點。
古今中外藝術創作有兩大最重要原則就是统一與變化。只有統一,單調乏味;只求變化則亂七八糟。故必須[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才達到整體審美效果。氣勢連貫就是求统一,陰陽互濟就是求變化,達到此兩項平衡狀態,就自然產生最後的整體和諧效果。
二、國畫六法(水墨畫)
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其中以「骨法用筆」的「寫」及「應物象形」的「意象」兩者是創作首要條件。「經營位置」是將所有筆墨通過陰陽各元素的節奏组成整體和諧的有機畫面。
三、視覺美九法則
統一、比例、平衡、對比、方向、主次、節奏、呼應、變化。
此九法則是古今中外視覺藝術通用的規則,充分實踐有利於使書畫作品達到高層次賞心悅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