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線條的特殊藝術性

中國書畫創作的主要工具是有尖齊圓健四特點的舉世無雙毛筆。由甲骨文進化到篆書,其線條主要由整齊平均的中鋒曲線構成。經隸書演變成楷書就出現有變化的永字八法,再逐漸成為行書就使線條變得生動活潑。最後由章草、今草轉化為近於純藝術的狂草,使毛筆線條成為多姿多彩的具民族特色的一種視覺藝術媒介。趙孟頫主張以書入畫,其實文人寫意畫早就將書筆轉化為畫筆,達到「氣韻生動」重意的國畫審美標準。

五四運動使中國近代教育制度西化,書法不再是讀書人的首要技能,因此大大拉低了國畫的用筆功力。藝術貴創新,但是創新能兼顧傳統的優點是使內涵更深厚,使書畫能真正繼往開來,以免中斷中華文化血脈。

本網站提倡書畫一體,就是書畫兩者均以毛筆為主要工具,而且應該互相通用視覺組織法則。所以欣賞書畫是否屬於上品,第一關就是看用筆的變化質素是否有氣勢及陰陽節奏所得到的整體生動視覺效果。書畫中的線條變化之豐富性首推狂草書法,其線條變化原則就是太極美學中陰陽互濟的原則。

用筆的變化是離不開陰陽兩者的「違與和」,就是對矛盾與統一達到平衡的整體和諧。書畫線條質素極高,是由行草書法帶領使國畫線條達到氣韻生動的高度視覺美效果,就是陰陽節奏變化而產生的抽象美。本網站三理論之一的「視覺美九法則」:統一、比例、平衡、對比、方向、主次、節奏、呼應、變化,就是構成古今中外視覺抽象美的重要因素。

狂草線條的抽象美是書法最具魅力的極重要屬性,如果在傳統狂草抽象屬性基礎上,以太極美學及國畫的虛實相生突破傳統書法章法,就掌握了具中華文化特色的現代書法或國畫向前邁進的關鍵。

例如圖1是本網站創辦人金嘉倫於2011年赴北京參展,由文化部中外藝術交流中心主辦的展覽會獲金獎作品,其釋文「動為道樞,靜為心符」八字是近於太極美學的核心價值觀;因狂草形態具抽象屬性較易為國際藝壇接受,也正由於狂草書法的抽象屬性豐富,再以太極美學為理論就會產生毛筆線條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


圖1:金嘉倫《動為道樞,靜為心符》


圖2:金嘉倫所獲金獎牌

什麼是抽象線條組織產生的陰陽節奏美?請看唐代狂草創始人張旭的《古诗四帖》及《千字文》的局部(圖3至圖6),其用筆及結體變化多端。在一千多年前可說其創意光輝照耀古今中外藝壇,並使中國書法達到近乎空前絕後的境界。狂草線條的抽象美遙遙領先二十世紀西方的抽象畫,而且毛筆在宣紙上能產生獨特具生命動力的陰陽虛實視覺效果。


圖3:張旭《古詩四帖》,釋文:空香萬里聞,謝靈運王子晉讚


圖4:《古詩四帖》,釋文:過息巖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


圖5:張旭《千字文》,釋文:佐時阿衡,奄宅曲阜


圖6:張旭《千字文》,釋文:讀翫市

以上的張旭狂草書法能吸引欣賞者是由於各種線條的抽象屬性的美感所促成。狂草線條的抽象屬性所組成上下左右的陰陽節奏,產生氣韻生動的神采,對欣賞者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視覺享受。

太極美學的陰陽互濟,在傳統狂草作品所呈現的線條關係有粗細、輕重、虛實、欹正、疏密、疾澀、藏露、曲直等豐富變化。此正是矛盾與統一的辯證關係,因此造成草書結構錯綜複雜變化的有機整體美感;相當於充分體現道家的「無為而無不為」,就是不經意而仍受控制的虛實兼顧筆法。

由此可見狂草書法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今人應該繼承而再加以現代感的創新章法及結體的誇張變形,能夠真正邁向「書畫一體,繼往開來」的嶄新中華藝術的理想目標!

請看以下清代黃慎人物畫(圖7)的線條並非只是擔當輪廓線功能,他只憑毛筆線條的靈活陰陽變化:粗細、輕重、濃淡等,使該畫中右方主角的身形呈現具三維空間感的層次,此種運用線條的卓越表現技法在近代國畫中已見不到。

黃慎常用草書寫成生動的對聯如圖8,以他的書畫作品中的線條變化而言,自遠古至民初「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天道觀念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準則。但因為近百年教育制度受西化影響,使書畫發展逐漸偏離此中華宇宙天道之文化核心而走下坡。


圖7:黃慎人物畫


圖8:黃慎對聯,釋文:青草如有意,白雲共此心

本網站所提倡自成體系而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書畫兩目標三理論」為今後書畫創作指出一條可行之途徑,盼能遂漸獲得大中華地區大專院校美術系接納。如今互聯網已存在上述「書畫兩目標三理論」內容提要,全球各地隨時可以搜尋得到,期望當今書畫家能籍以扭轉目前書畫偏離中華文化核心的走下坡趨勢。

(2018.9.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