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與形而下
明代晚期博學多才的利瑪竇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來華傳教,受到身為天主教徒的官至禮部尚書徐光啟配合支持,是西學東漸開始,對中西文化交流貢獻具有歷史意義。同時期儒學也由利瑪竇以拉丁文翻譯傳往歐州,孔子思想影響到西方十七至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可是二十世紀華人自己卻出現反孔事件,留下否定自己珍貴傳統文化的紀錄。
清代雍正開始限制西方傳教士活動,自乾隆以後更閉關自守,中斷西學東漸;直到清末因屢受西方列強及日本等國嚴重打擊,遂推進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使華人教育制度進一步西化。可惜的是中國近百年來西學逐漸超越中學,反賓為主;雖然有得,但失也大。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華人普遍對中華文化的傳統優點很隔膜。
中華民族歷史上曾遭遇到各種不同的分合,經歷盛衰變化考驗,可幸的是至今仍可以屹立於世界。此就是易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漢文化中的體現。中華民族今後如何能再度以德服人,並對全人類同共生命體有所貢獻,必須自己民衆普遍重新認識傳統儒道佛三合一的精髓:道。 道是中華文化內在超越的精神境界。
道在中華文化而言,可以道德經「玄之又玄,衆妙之門」來作比喻:書畫創作重視以道為核心,就會達到千變萬化的奇妙境界。易經《繫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乃高於形者,屬於哲學的抽象思維;形而下者是低於形者,泛指現實中可見的各種形狀。中國書畫追求以神寫形,就是書畫家必須通曉傳統審美優點:神韻、意象、虛實、氣勢、美感、創意。否則只能處於「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器物實用功能層次。
中華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儒家認為「誠」是人的最高境界,可以憑人的向善道德而體悟天道,與宇宙萬物融合一體,達到天道地道人道三者的合一。至此可以得到結論:當今書畫家首先必須擺脫物慾功利,才能邁向藝術高境界的形而上者謂之道。換言之,形而上是書畫追求超脫世俗現實的審美境界。
對中華文化認識,首先要掌握最基本重點,也就是太極美學兩大重點:兼顧整體和諧與局部的陰陽轉化,達到「止於至善」之「和合」境界。儒道佛三者互補,而以儒家為主的「八目」為人生追求目標: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誠意正心十分重要,否則一切漫無標準。即先做到「尊德性,道問學」,然後選擇「形而上者謂之道」的書畫創作審美優點,才是康莊大道。
圖1:陳洪綬《無極長生圖》
圖1是明代陳洪綬的「無極長生圖」,該畫題目已是一種抽象審美意念,畫面以一位虛構的超脫人物來傳達題意。該人物頭部前額拉長及衣服形態均是形而上的藝術意象。畫面整體組織有明顯的陰陽關係,符合太極美學的「陰陽互濟,整體和諧」;雖然人物畫並無山水畫的明顯「氣勢連貫」,但該畫整體脈絡相通已很接近氣勢連貫。該畫正表示古代國畫在「形而上」遙遙領先二十世紀現代西畫的形象思維,達三百多年之久!當今華人書畫家對陳洪綬毛筆意象的審美創意及造型能力,應先重視而繼承,然後再向全新境界邁進。
近現代很多華人畫家作品,常受形而下的現實空間觀念所害,十分可惜,例如圖2近代名家傳抱石的山水畫就誤入現實空間的束縛:近濃遠淡。再比較圖3石濤的山水畫,就能明白兩人藝術境界的高低,決定於「形而上者謂之道」。
圖2:傳抱石山水畫
圖3:石濤山水畫册頁
近百年因華人教育制度受西化,使書畫家對中華文化優點很隔膜,普遍受困於前人的範圍,無法超越。但是當今出版業蓬勃,古代名家書畫册極易買到,再由於網上資訊充份,只要有決心,較前輩能夠更深入獲得古今中外藝術資訊,取長補短,真正繼往開來就容易實現。尤其可由最近在互聯網傳播的「太極書畫浴火重生」理論與實踐,得到一條現代書畫向前發展途徑:具「形而上者謂之道」的毛筆意象藝術。此意象藝術仍須依據視覺美九法則的組織而完成,以免重犯西方達達主義輕視美感的缺失。
圖4:金嘉倫《繼往開來》
(2020.4.22)
最近消息
- 金太極書畫兩目標三理論 2024-10-01
- 中國式現代化書畫 2024-09-01
- 文化是不斷創新的進程 2024-08-15
- 中華文化的陰陽宇宙觀 2024-08-01
-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2024-07-15
-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2024-07-01
- 毛筆線條四德 2024-06-15
- 書畫面對AI藝術時代 2024-06-01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2024-05-15
- 陰陽不測之謂神 2024-05-01
- 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2024-04-15
- 中華文化潛能 2024-04-01
- 書畫創新須先領悟中華文化優點 2024-03-15
- 國畫傳承與創新 2024-03-01
- 唯道集虛 2024-02-15
- 中國畫領先全人類藝術 2024-02-01
- 形似 – 意象 – 抽象 2024-01-15
- 金 草 2024-01-01
- 21 世紀意象國畫 2023-12-15
- 書畫創作實質與文采並重 2023-12-01
- 莊子:通天下一氣 2023-11-15
- 書畫妙道:神釆與形質 2023-11-01
- 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2023-10-15
- 藝術創作須兼顧時代感及民族性 2023-10-01
- 變是書畫創新關鍵 2023-09-15
- 金太極狂草特色主要在布白章法 2023-09-01
- 氣韻生動是書畫傳承最珍貴要素 2023-08-15
- 金太極狂草線條陰陽轉化 2023-08-01
-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2023-07-15
-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2023-07-01
- 金太極書畫視覺美運用 2023-06-15
- 金太極狂草勝在具變通潛能 2023-06-01
- 自我改正缺點為成功之本 2023-05-15
- 整體把握 – 陰陽平衡 2023-05-01
- 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2023-04-15
- 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2023-04-01
- 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2023-03-15
- 蔡元培主張美育代替宗教 2023-03-01
- 宏揚老子道德經 2023-02-15
-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2023-02-01
- 書畫創作須以史為鑒 2023-01-15
- 孫子兵法:靈活應變藝術 2023-01-01
- 金太極狂草具發展潛力 2022-12-15
- 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復興 2022-12-01
- 復興中華文化精神 2022-11-20
- 香港成立金太極書畫宗派 2022-11-10
- 太極美學氣勢動力 2022-11-01
- 中華文化之深厚潛質 2022-10-15
- 儒家審美觀:道德仁藝 2022-10-01
- 國家版本館賡續中華文脈 2022-09-23
彙整
- 2024 年 十月
- 2024 年 九月
- 2024 年 八月
- 2024 年 七月
- 2024 年 六月
- 2024 年 五月
- 2024 年 四月
- 2024 年 三月
- 2024 年 二月
- 2024 年 一月
- 2023 年 十二月
- 2023 年 十一月
- 2023 年 十月
- 2023 年 九月
- 2023 年 八月
- 2023 年 七月
- 2023 年 六月
- 2023 年 五月
- 2023 年 四月
- 2023 年 三月
- 2023 年 二月
- 2023 年 一月
- 2022 年 十二月
- 2022 年 十一月
- 2022 年 十月
- 2022 年 九月
- 2022 年 八月
- 2022 年 七月
- 2022 年 六月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