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肯定古代中國科技成就

中華文化藝術在世界史上曾佔有重要位置,但對中國古代科技認識,二十世紀以前西方甚至華人自己也很隔膜。例如公元前132年漢代天文學家張𧗽發明全人類第一座探測地震的地動儀,如圖1所示:


圖1:張衡發明的地震儀

南北朝時期祖冲之(429年-500年)創立《大明曆》之外,在數學上計算出極精確的圓周率到小數點後第六位,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數學成就。

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全球第一座量子衞星「墨子號」(圖2),其重點不僅是傳遞訊息功能,而是一種解碼加密訊息的鑰匙,簡稱「密鑰」,它使量子密碼安全性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墨子(約公元前470-390年)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思想家,有極先進的光學理論,所以中國命名該衞星為「墨子號」。


圖2:全球第一座「墨子號」量子衞星

最近(2020年6月24日)中國發射「㐀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衞星升空,順利進入太空軌道,經過26年完成整體計劃。近日據俄國專家分析:北斗三號勝於美國GPS衞星導航系統,有望佔領全球導航市場。目前全球已有一半以上國家使用北斗衞星。


圖3;「北斗三號」導航衞星升空

金嘉倫在20世紀六十年代留學美國時,在圖書館借閱到英國生物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的英文原著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已出版的叢書分册,由閱讀該書可說已埋下他中年後回歸中華文化的伏線。李約瑟於1948年向牛津大學出版社提出該書寫作計劃,由他領導的國際專家共同合作,但是1956年由第一卷(圖4)出版開始到作者1995年逝世,整套叢書尚未完成;後來該叢書中文版書名是《中國科學技術史》。由其內容可知古代中國不僅在文化藝術,而且在科技方面也有先進成就,它最後成為共7卷28册,歷時半世紀完成出版宏大叢書願望。


圖4: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原著首卷:導論1956年


圖5::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文版

由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可知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對於人類各項文明領域均曾有過先進輝煌記錄。清代的學者主要精力置於經典文獻研究,於是科技逐漸落後於西方;但由二十一世紀開始,中華民族在科技及經濟領域已迎頭趕上歐美,如果能夠兼顧傳統中國智慧及西方科學新知識,融會貫通取長補短,依照目前發展趨勢,可逐漸恢復華夏文明的歷史先進地位。

反觀當今華人書畫創作質素,相對於西方仍處於不辨方向的弱勢中,如何可以快速扭轉劣勢?須視當今書畫家是否回應金嘉倫提倡的「書畫兩目標三理論」指引,作為書畫向前發展的新途徑。今年面世的新書《太極書畫-毛筆意象》(圖6及圖7),涉及中國古今書畫與西方現代藝術比較的各種分析,是自成體系的現代書畫創作參考書。


圖6:《太極書畫-毛筆意象》封面


圖7:該書封底作者生平簡介

可惜是香港雖然稱為中西文化薈萃之都,但是因受英國殖民統治一百五十多年影響很深,以實質而言,香港仍是十分西化的華人地區,輕中重西。尤其在整體美術教育體系中,傳統中國書畫文化處於極邊緣地位,香港普通民眾多數不懂傳統中國書畫的獨特審美標準。太極書畫在香港起步已留下歷史一頁,其目標是寄望於大中華區今後的回應及發展。

(2020.8.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