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中國書法與國畫自古以來有密切關係,漢字是表意的圖象文字。由於書法與國畫均以毛筆為工具,中國書畫同屬毛筆意象的造型藝術,唐代張彥遠提出書畫同源之說。民國時期教育制度逐漸受西化,民國初期美術專科學校四大校長:顏文樑、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中只有林風眠受野獸派風格影響,其他三人皆屬西方寫實派畫家。因此自民初至今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生所作國畫,大多數深受寫實形似不良影響,違反國畫原是可以靈活發揮非寫實的意象優勢。中國改革開放後有年輕藝術家在接觸西方當代藝術後作一百八十度轉變,稱為「85新潮」運動,完全拋棄中華文化毛筆意象,十足成為當時西方當代藝術跟從者,此是接觸全新事物後的潛意識反常現象。

近代國畫史發展到清末民初的海上畫派,雖然受到寫實西畫影響但是仍繼承國畫六法的氣韻生動、骨法用筆兩大法則,外貌仍然維持國畫特徵。自三十代南張北溥之後,八十年出現南陸北李。北李的李可染也受到寫實西畫影響,南陸的陸儼少卻繼往開來,開創山水畫新面貌。他曾擔任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教授,可惜該校沒有校友能承接他的衣鉢。


圖1:陸儼少山水畫之一


圖2:陸儼少山水畫之二

中國畫史悠久,山水畫變化最複雜,雖名家輩出,但要另創新面貌十分不容易。陸氏山水畫能有創新面貌是在運用筆氣墨韻方面,尤其他的獨創雲水線條甚具筆氣,其次他強調墨塊之大小產生墨韻,畫中山石線條有粗細虛實變化,強調筆墨以筆氣為主墨韻為次。圖2是他另一幅山水畫仍符合筆氣墨韻主次關係,但有一明顯缺失是右下方瀑布用太規矩的平行垂直線條,顯示與整體生動線條不協調。此例表示很多大師級藝術家偶而也會犯錯,因此面對任何書畫作品應有合理的判斷為評核依據。


圖3:克萊因的抽象畫


圖4:呂壽琨的水墨畫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香港台灣畫家受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影響,均有標榜新水墨畫運動。圖3是美國畫家克萊因Kline作於1950年代的抽象表現主義作品。圖4是香港呂壽所作新水墨畫,明顯受當時西方潮流影響,七十年代由呂氏學生組織畫會推動新水墨畫運動。

二十世紀山水國畫先後有南北的張大千、溥心畲及陸儼少、李可染。二十一世紀已過了二十多年,至今仍不見有山水畫大師出現。當今人工智能十分發達,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產生夠水準的各種圖畫,但是要做到毛筆特有的筆氣效果,很難達到。如何挽救當今國畫或水墨畫嚴重缺乏具筆氣的缺點,須重新在行草書法下苦功,鍛鍊出充份掌握毛筆所產生優質線條的技巧,達到國畫六法「骨法用筆」要求。國畫有骨法就能呈現力感,也因此得到國畫有筆氣為主的基本要求。


圖5:石濤的竹畫


圖6:石濤的蘭畫

圖1及圖2是石濤畫的竹葉及蘭葉均是一筆而成,充滿生命氣息,此就是體現國畫「筆氣」的例子。可以肯定全球各國絕無其他畫種可以產生國畫的生動筆氣。因此國畫能呈現筆氣是獨特優點,通過「骨法用筆」就能產生國畫六法第一法「氣韻生動」。


圖7:金嘉倫《太極山水(彩泉)》2011

圖7是在傳承山水畫優點基礎上,借鑒現代西方藝術觀念創立新時代的金太極山水畫。最重要任何創新國畫仍須保留固有國畫筆氣為主墨韻為次的準則。

當前世界藝術潮流仍是二十世紀後期各種觀念藝術的延續,其共同點只求自我面貌而不重視美感,也嚴重缺乏民族特性。例如全球旅遊業興旺,旅客前往不同著名景點在於體驗各地的獨特文化感受。金太極書畫既有保留中華文化獨特性,又呈現不同於傳統書畫的現代感,應有很大向前發展空間。

(2023.4.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