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互濟是違而不犯和而不同

孫過庭在《書譜》中有言:「至於數劃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此說法將書法創作提升到與其他文藝相同地步。「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是藝術創作多樣統一的大原則,也就是文學、詩詞、音樂、戲劇、書畫均需處理變化與統一達到平衡。否則就單調呆板乏味。

中國文字自古就是類似圖案的象形文字,許慎《說文解字序》有言:「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例如依類象形的甲骨文字(圖1)所呈現造型頗類似二十世紀現代西畫家米羅Miro 的抽象作品(圖2、圖3),所以即使中國遠古的甲骨文已甚具抽象視覺美。

圖1:甲骨文


圖2:米羅的現代畫


圖3:米羅的現代畫

書法發展逐漸脫離「依類象形」而演變為「異類求之」的抽象點線組織。唐代張懷瓘《書斷》就說:「善學者乃學之於造化,異類而求之,而不取予原本,而各呈其自然」。狂草就是達到「異類而求之,而各呈其自然」的書法頂峯。其結體及章法更充分展現「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的特色,有豐富視覺美效果;例如明代張駿的行草書(圖4)十分生動,充分體現違與和的美感。


圖4:張駿《杜甫貧交行》;釋文: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右杜子美貧交行。丁駿

違與和就是太極美學的「陰陽互濟」的辯證關係:矛盾與統一達到平衡。更妙的是違而不犯,和而不同!通過「氣勢連貫」產生豐富多變具動態的節奏美。以下以國畫史上的奇才清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的兩幅高境界傑作為例,呈現違與和的傳統書畫優點。

圖5:八大山人的瓶花畫

中國古代畫家因為對書法線條視覺美組織的潛移默化,所以對國畫的視覺元素組織特別敏銳。例如圖5,其畫面組織符合「違與和」或是陰陽對立與統一的平衡:1.花為主,瓶為次;花有疏密,花瓶為打破外形對稱呆板,兩邊輪廓線條右重左輕、瓶面淡墨花紋左多右少;2.整體包括題款、印章、空白與筆墨之間的相互關係組合趨於恰到好處的和而不同。

圖6:八大山人的花鳥畫


圖7:貝爾Larry Bell的極簡藝術

圖6的畫面十分精簡,八大山人可說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西方的極簡藝術Minimal Art(圖7)的先驅,但是西方的極簡藝術是幾何造型,人工化而無生命力;圖7貝爾的作品尚算是較有陰陽變化的極簡藝術,因為很多極簡藝術只是簡單而無變化的重複造型。

八大山人此畫卻產生中華美學特有的氣韻生動感,而且達到高難度的動態平衡狀態!他有高超的藝術意象創造力,例如該畫中只憑一條有虛實變化的抽象曲線是代表有彈性的樹枝,此正是體現骨法用筆的視覺效果。更妙的是鳥足的細直線與樹枝的粗曲線產生強烈陰陽對比及鳥的全身重量起到平衡傾斜樹枝的視覺作用,請注意該鳥是單足而立(此是他的常見重意畫法),全畫形簡而意高,以少勝多達到違與和的卓越審美要求。八大山人在全人類藝術史上應是一位領先現代西畫的前衞藝術家。

此例正表示傳統書畫隱藏的高超筆墨潛能尚待今人去發掘繼承;更須特別注意的是有筆墨處與無筆墨處留出大幅空白之「經營位置」,更是現代西方極簡藝術望塵莫及的由虛靈產生的氣韻生動藝術手法。

本網站提倡的「書畫兩目標三理論」中的太極美學理論就是達到以陰陽互濟為重點的「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視覺美組織手段。最後向當下書法家提供一項建議:書法除了呈現美感之外,它已完成傳遞訊息功能的歷史任務。目前書法創作時為何仍要沿用由右上至左下的傳統書法平均分佈章法?此建議就是可以借鑒國畫留大幅虛白的經營位置法則及太極美學的「違與和」原則使書法能繼往開來,成為具中華文化特色的生動活潑新藝術品種。

(2018.8.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