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之深厚潛質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多年在各領域進步之速度,在全人類歷史前無先例。目前在神州大地各大城市在物質生活上已追上香港,鄰近香港的深圳之現代化已具後來居上態勢。中國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主要是發揚中華文化精神的「自強不息」及「厚德載物」。

《周易-象傳》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及「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是因環境情勢實況不斷變化的應變能力,不是原地踏步自我滿足。「天行健」是指君子面對一切要如同宇宙運行一樣,剛毅堅卓,永不停息。「地勢坤」是做人行事要似大地厚實和順,容載萬物。但是國與國之間因為利害關係常發生衝突,中國應以禮教文化的王道對付任何國際間的霸道,善用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策略應付紛爭。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今日華人都應該深入研究就可以化解各種困難。


圖1:金嘉倫《天行健 君子自強不息》2013


圖2:金嘉倫《天行健 君子自強不息》2013

圖1是金嘉倫在作太極山水畫之後,開始運用書畫同源傳統思維,創作太極狂草,「天行健」三字改用彩色,與「君子自強不息」墨色字形成兩組,但仍組合成緊密一體。太極書畫的特點是以陰陽為核心,但是形狀可以千變萬化,例如圖2用同樣字句,但是不同的是借用國畫的布白章法,突破傳統書法密麻章法。此也是香港太極書畫定下的「書畫一體,繼往開來」的目標。香港太極書畫特別注重太極狂草及太極山水畫兩大類,原因是狂草字形及山水畫山石造型均無定形,有極大靈活自由度可以發揮。

古代中國文化包括精神及物質兩方面,曾登上世界歷史高峯。直至近百多年受西方列強欺凌,經鴉片戰爭後割讓香港為英國殖民地,中國人教育制度也已西化,香港行事準則多依據西方模式,而且香港以經濟及金融業為主,文化藝術屬於次要。當今中國人因為不用毛筆寫中文字,對於毛筆技法認識不夠深入,作水墨畫者也多不懂如何掌握高質線條。香港更有人鼓吹跟從嘩眾取竉的西方當代藝術,如此等於切斷優秀中華文化血脈,十分可惜。

因此國人須重新深入認識中華文化,才會對從事中華文化藝術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天行健」是如同宇宙天體運行,永遠自強不息精神。「自強不息」加上「厚德載物」,中華民族就能不斷克服困難向前發展。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符合人與大自然生態平衡,與西方文化征服自然不同。中國主張「和而不同」則促成「協和萬邦」的和諧共存國際關係。國人徹底掌握中華文化,則從事藝術創作就會擺脫受功利誘惑。太極美學核心為陰陽互濟,源自易經的太極陰陽觀念是宇宙萬物永恒變化規則,不會過時而可以生生不息向前發展。

香港太極書畫是繼承石濤「一畫論」繼往開來的書畫創作理論體系。石濤提出「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及「夫畫天下變通之大法也」。一畫之法是貫通宇宙、人生、藝術生命力運動的最基本法則。一畫論就是太極美學,主要包括兩點:
1.整體把握,2.陰陽平衡。


圖3:金嘉倫《知白守黑》2010

圖3題欵「知白守黑」觀念出自《道德經》。該畫主要是由黑白兩種山石交替組織而成,「知白守黑」就是陰陽平衡,非常之重要,在創作國畫時不僅由濃墨的「黑」引導氣的動勢,而且要特別留意「白」的分佈與墨色的「黑」達到陰陽平衡。全畫由粗細、濃淡線條交替產生由近至遠層次,焦點仍符合傳統山水畫在遠處主峯,並用綠色加強整體山水氣勢連貫效應。

石濤有言:「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功一體」,因此當今國畫家應在書法用筆多下苦功,書法家須熟悉國畫知白守黑章法,才能以「書畫一體」為目標,扭轉近百年來國畫走下坡頽勢,完成繼往開來目標。

(2022.10.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