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多年來直至清代末期,由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淪為比殖民地更低的次殖民地國家。當今中華民族正在偉大復興中並非容易,原因是中國有深厚中華文化歷史底藴,才能以不同於過往歷史上任何模式在全球和平崛起,雖然受到美國霸權壓制,但是中國仍應該以傳統王道精神與全球和睦相處為上策。中國疆域遼濶是由非漢族統治的蒙古族元朝及女真族的清朝所擴充。


圖1:民國初期中國疆域地圖

民國初期的中國疆域繼承於清朝,國土整體成為海裳葉形狀,如圖1所示。地圖的紅色部份是當今外蒙古國境所在,1945年外蒙古獨立脫離中國是由當時俄羅斯從中操控所致。清末位於東北的優良港口海參崴也為俄國所侵佔並改用俄文名稱,至今仍未歸還中國。滿族原是中國東北區文化落後的遊牧民族,後以武功強大南下打敗明朝入主中原。歷代滿清皇帝熱愛中華文化,康熙是文武雙全的皇帝,他的漢文化修養高度,為很多歷代皇帝所不及。民國成立後滿族不斷漢化而融入大中華民族,此正表示漢文化對歷代入主中原的各少數族裔具有很大同化力量。

中國傳統各種觀念由獨特哲學所形成,其中「天」代表自然界的一切,再由和合思維轉化成中華文化重要的天人合一觀念。《論語-學而》有言:「禮之貴,和為貴」,甚至涉及與全球各國相處的「協和萬邦」天下為公目標。天人合一包括天地人三才之和諧共存,是中華文化的理論核心。時至今日天人合一哲學仍可以應用到中國所有文化活動之中,包括書畫創作的太極陰陽理論。孟子對天人合一觀念的貢獻,是他主張「天」是性善的根源,他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即須通過人的道德修養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祟高境界。

清代劉熙載發揮許慎「書者如也」審美觀,他在《書概》有言:「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正如黃庭堅所言:「余嘗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以醫也」。從事書法創作是首先要從做人開始,否則其境界必定不高,當然仍要研究歷代書法名作為根據。

人類藝術史是不斷革故鼎新的由傳承到創新的過程,中國書畫有很深厚文化歷史內涵,但是要真正突破過往名作標準而具有創新面貌並非易事,須先對傳統中華文化有深入認識,並且不斷努力自我糾正缺失,才能成功。當今大中華地區教育制度因為已經西化,大專美術院校數量不少,但是要培養真能繼往開來真正創新的書畫家困難不小。甚至當今很多有知名度書畫家的作品也很難超越歷代名家,主要由於今日書畫家已失去歷代名家具有的深厚中華文化修養。


圖2:沈周《廬山高》


圖3:石濤的山水畫

圖2《廬山高》是明代沈周山水畫名作,構圖嚴密氣勢恢宏。圖4是清代石濤的山水畫,強調氣勢連貫及筆墨的豐富陰陽變化。兩人均有深厚人文修養,才能完成大氣派作品。石濤一畫論的貢獻在於提出中國畫與其他民族繪畫最明顯不同之處是太極陰陽觀念,是以毛筆為媒介所呈現筆氣墨韻的意象藝術。


圖4:金嘉倫《彩泉》2011

圖4是金嘉倫繼承石濤一畫論的太極美學,轉化為現代化的太極山水畫。但是與石濤的山水畫明顯不同之處,該畫是運用視覺美九法則創作的現代中國意象藝術,例如兩個象徴陰陽的紅藍圓形、彩色瀑布、黃色部份十分抽象,是借鑒現代西畫觀念。該作品是融會貫通古今中外藝術的成果。


圖5:金嘉倫《立象盡意》2008

「立象以盡意」是易經的審美觀,成為詩與畫的獨特美學依據。傳統書法用筆影響到國畫,因此通過國畫六法的骨法用筆就能達到氣韻生動目標。只是傳統書法尚未用到國畫六法「經營位置」的計白當黑,因此章法缺少變化。圖5是提升書法到現代毛筆意象藝術高度,強調點線面色視覺元素的組織,尤其章法借鑒國畫經營位置的布白。整體的布白十分重要,它是區别中西藝術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在於體現道家「無」及佛學「空」的哲理。
當今是資訊十分發達時代,通過各種渠道可以得到古今中外的藝術知識,融會貫通後取長補短就能繼往開來。香港創立的金太極書畫的理論與實踐,既可以達到中國書畫現代化的目標,又能夠復興中華文化藝術以求化解當今民粹主義引起的各種衝突,使全世界重視仁義道德,實現《禮運大同篇》「天下為公」的和諧共處理想境界。

(2033.7.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