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體現書畫一體繼往開來

中國傳統書畫自成體系,是中華文化的充分體現;書畫兩者關係密切,書法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同凡響,它可說是中華一切藝術的延伸。因五四運動的全盤西化影響,書法已變成不是知識份子必通曉的技藝。因此也使近代文人的藝術審美觀大不如前,不要說寫毛筆字即使寫硬筆字也東倒西歪,毫無美感。凡通曉行草書字體生動多變的形態美,就等於已掌握視覺美法則,再從事任何視覺藝術一定易如反掌。傳統國畫全是憑空臆造的筆墨意象美,受到書法的結體美很大影響。


圖1:金嘉倫《萬物負陰而抱陽》

傳統山水畫其實是易經宇宙論的形象縮影,並與老子《道德經》有密切關係,其中有一段是「道」的展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圖1是金嘉倫於2014年所作書畫融合一體的現代書畫視覺藝術。畫面中央就是以狂草書法「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佔主角地位,連結上方與下方的山水意象,成為書畫一體的新藝術手法,以達成金嘉倫建立自成體系的「書畫一體,繼往開來」的兩目標,並突破傳統國畫是以書法題識為次要角式;此畫的抽象性視覺組織,以精簡手法呈現筆精墨妙、虛實相生的經營位置,充分體現他所提的三理論:「國法六法、太極美學、視覺美九法則」。此作品正是如前文「書畫創作須掌握計白當黑」所言「書畫家必須把握老子所強調的從筆墨實處的反面着眼:虛、白、無的處理」。以「無」達到書畫的最高境界,就是老子所言的「大象無形」!大象無形是比喻深邃,無名、無形,以少勝多,以有限筆墨意象展示無限的大境界。


圖2:金嘉倫《書畫同源-志在暢神》

傳統國畫之所以在民國以前的全人類藝術史上遙遙領先,是因為體現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儒道釋三家核心價值可說是國畫的美學支柱!

儒家的核心是「仁」,仁字的左右邊旁是二人的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五倫」,達到和而不同的「和諧」:以太極美學來說,就是各局部之間陰陽互相轉化中的密切關係,最後達到「整體和諧」。
道家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太極美學的重心「陰陽互濟」,主要是陰陽的不斷轉化,通過「氣勢連貫」而達到平衡的「整體和諧」。藝術體合自然又超越自然,即以莊子的「技進於道」掌握藝術家的充分主觀能動性,根據「書畫兩目標三理論」,臻於創作的絕大自由境界。釋家(佛)的「聖四諦」是釋迦牟尼體悟人生的「苦、集、滅、道」的人生真理過程:人生充滿因緣所引起煩惱的苦,經過消滅苦的方法,達到涅槃的「道」之人生的最高境界。耳熟能詳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表示世事變化無常,不應執著而隨機應變。禪宗強調的頓悟對從事藝術者很重要。藝術家如果無悟性,容易降格到只重技術的匠人層次。

現在由中華文化儒道釋三合一的自成獨立體系,回頭看以上圖2金嘉倫於2012年的現代山水畫與儒道釋三者的關係:
1.儒:中國山水畫可說與中國古代宇宙觀有密切關係,即在局部與局部之間及整體關係是一個有機宇宙空間的縮影;各筆墨意象相互之間氣勢連貫、主次分明;嚴格而言,應不存在互不相干的筆墨形象,也就是畫中各局部之間體現儒家「仁」的和諧關係。

2.道:太極美學的核心「陰陽互濟」主要是陰陽的不斷轉化,也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充分發揮。圖2下方兩個用紅與綠圓形象徴陽與陰的意象藝術手法,該畫借用現代西畫中所普遍運用的非現實形象,以及現代色彩學的運用,就是兼顧「古為今用」及「洋為中用」。筆墨是傳統的「繼往」,非現實形象及強烈色彩則是「開來」。此也是突破傳統中國繪畫造型及色彩局限的起點,整體畫面的「經營位置」是依據陰陽相互轉化的節奏安排。

3.釋:圖2的筆墨、造型、色彩都是不執著於中西繪畫的過去規則,隨機應變,虛幻與現實沒有界限,達到不可言說的類似禪的境界,但是最重要是仍須合乎視覺美的效果。畫的高境界是體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打破人間存在的一切界限。

圖2如同圖1,仍是採用書畫一體的融合手法,書法釋文是草書「書畫同源,志在暢神」。「書畫同源」就是書畫兩者筆法相通,可融合為一體;「志在暢神」是達到氣韻生動的神采。正如唐代張懷瓘所言:善識書者,唯觀神采,不見字形。現在書畫欣賞應加添兩個「畫」字,改為「善識書畫者,唯觀神采,不見字畫形」,也就是說書畫創作不是傳達訊息,而是引發視覺美的神采,不囿於字形及現實表象。該畫以金嘉倫建立的「書畫兩目標三理論」體系,繼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期望達到中國書畫現代化的新里程願望,而以太極美學浴火重生為核心指引。


圖3:畢加索《亞維農少女》

繪畫從遠古智人作畫至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之前的繪畫均是二維平面藝術,直至二十世紀現代西方繪畫才恢復繪畫根本是二維藝術的原貌,二十世紀最著名畫家畢加索開創的立體派作品(圖3)是二維藝術表率。中國書畫兩者關係密切,均屬於主要由卓越毛筆線條產生陰陽相互轉化的二維視覺藝術。國畫一直不是現實表象的呈現,而是重視筆墨的二維藝術意象,只是國畫開始在二十世紀受寫實西畫表現三維空間之害,自我束縛而走入岐途,處於中西藝術兩頭不到岸的尷尬情況;相對於現代西畫,國畫至今仍處於走下坡之弱勢階段,主要因為失去寶貴的二維筆墨意象及其所依循的太極美學。


圖4:西班牙智人所作洞穴壁畫


圖5:圖4的現代仿製品

圖4是西班牙在六萬四千年前智人所作的洞穴壁畫。圖5是現代人根據原畫模擬的線條繪畫,其藝術視覺組織完全可以媲美二十世紀現代西畫!所以當今中國畫家必須認真重新深入研究中西繪畫發展歷史及中華文化精髓,融會貫通而捨短取長,否則愧對中國在二十世紀前一直是文化大國的身份。


圖6:全球首幅黑洞照片

圖6是在香港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間9時7分,科學家在全球六個城市同時發布拍攝到的首幅黑洞照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1916年的廣義相對論中提出宇宙有黑洞存在,此黑洞照片攝自距離地球5500光年的「室女座A」Virgo A 星系中心。但是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始終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直到今年四月因機緣巧合經多國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才證實黑洞的存在。

科學與藝術均具有創新的觀念:科學創新觀念必須得到事實證明,視覺藝術創新理論則必須通過實踐得到具視覺美感的成品證實。黑洞由理論到證實經過一百多年時間,所以太極美學浴火重生 Taichi Aesthetics Reborn,也必須不斷努力獲得大中華地區美術教育界的普遍認同,才能真正建立現代化中華書畫新面貌!

(2019.4.2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