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動
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是指萬物變化規律均在陰陽範圍之內。老子《道德經》對中華文化的道有很廣泛的述說,其中「反者道之動」是道的運作規律,書畫家只要能夠掌握它,就可以很靈活處理各視覺美法則。「反」就是陰陽逆反轉化,「動」表示宇宙生生不息的變化。簡言之,「道」處於宇宙萬物永遠循環往返的變化動態。道之動是靠「弱者道之用」的弱,即是陰柔的重要逆反作用。
圖1: 金嘉倫《反者道之動》2010
圖1太極狂草以線條粗細及虛實表示陰陽變化,而以氣勢連貫為主。「反」字由左上方進入是不依據書法慣例的創新手法,筆法是由粗壯線條開始,重復轉用飛白筆法以打破呆板感。然後將第二字「者」下方「日」的部分化為兩點與第三字「道」的開始一點共三點,承上啟下,為線條由粗轉細的過渡處;最後由陰柔的「之」字回返到粗壯陽實線條的「動」字。
整體五個字的線條運行完成「反者道之動」過程。請注意線條與點並非依據傳統書法寫法,而是用抽象的點及線,以求增強視覺節奏效果:曲線流動有如中國音樂的拉奏胡琴,方點分佈有如擊打皮鼓。國畫重視氣韻生動,正是與音樂境界相通。
該太極狂草創用不見於傳統書法的色彩視覺美元素,請注意墨色線條均有藍色襯底,整體五個字線條均有飛白筆觸,因為用中鋒,線條呈現圓渾的立體感;動字的起筆也用飛白,與第二筆交叉時產生前後關係,與國畫以線條虛實濃淡表示前後層次相通。左方題署三字為配合整體氣勢,改變一般的垂直寫法。
該作品再次強調傳統書法因「書畫一體」目標,繼往開來,正進入二十一世紀書法創新途徑。特別是依據狂草的伸縮法,明顯增加點數的節奏視覺效應。而且將點改為上下五紫點及兩橙點,打破書法傳統只用墨色局限。
圖2: 金嘉倫《兵無常陣 字無常體》2010
圖2是以對聯形式所作的另一符合「反者道之動」太極狂草。正如該八個字含意:書法創作有如作戰要靈活變陣,字形要視整體關係而作相應變化,以達到視覺美目的,例如該作品左右兩行有相同「無常」兩字相鄰,為避免呆板在字形上作出疏密不同的形態變化。並用狂草結體的「伸縮法」使點的數量增加到十三,以增強視覺節奏感,突破傳統書法藩籬。從以上兩例,顯示狂草創作較國畫更具造型的發展潛力,是因為狂草的抽象性有極大自由度可發揮。它並非只為傳達訊息而更重要是呈現氣韻生動的視覺美。
楷書注重的「逆鋒落筆」就是採取「逆勢」。反者道之動的「反」是太極書畫創作的奧妙關鍵,也是道家美學的重要所在。蔡邕《九勢》:「藏頭護尾,力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說明「反」是書法用筆的要旨。勢是行書及草書極重要的視覺動感,它是以氣勢連貫並通過陰陽轉化所致。更重要是中國觀念的陰陽不是西方觀念的對比,而是「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視覺效果。
反者道之動是太極書畫總結的創作根據,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審美觀,經過陰陽不斷逆「反」轉化,最後得到氣韻生「動」的視覺效果。期望目前大中華區書畫家重視「反者道之動」審美觀,得以逐漸進入二十一世紀創作新境界。
太極狂草在香港已突破書法傳統範圍,邁向創新的視覺藝術境界。更重要是國畫教育必須擺脫近百年受現實表象形似之害,應該重視書畫一體,兩者均是毛筆意象藝術。
當今書畫教育應開設中西比較視覺藝術課程,以「知己知彼」宏觀為依據,開創繼往開來的現代書畫新天地。更重要是創作時對中西藝術有認識後須分清主次輕重關係。否則華人藝術家只能擔任西方藝術跟隨者的角色,失去歷史上曾是獨樹一幟的中華文化重要實踐者身份。
圖3: 金嘉倫《陰陽之謂道》2011
圖3太極山水畫也是依據陰陽反者道之動觀念的視覺藝術。畫中出現具陰陽性質的兩圓形,是藝術注重創意的突破,強調太極書畫是陰陽變化的毛筆意象藝術。反者道之動,簡而言之:中國書畫不論如何創新,必須以呈現陰陽相互轉化的動態視覺美為首要。
(2021.3.1)
最近消息
- 金太極書畫兩目標三理論 2024-10-01
- 中國式現代化書畫 2024-09-01
- 文化是不斷創新的進程 2024-08-15
- 中華文化的陰陽宇宙觀 2024-08-01
-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2024-07-15
-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2024-07-01
- 毛筆線條四德 2024-06-15
- 書畫面對AI藝術時代 2024-06-01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2024-05-15
- 陰陽不測之謂神 2024-05-01
- 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2024-04-15
- 中華文化潛能 2024-04-01
- 書畫創新須先領悟中華文化優點 2024-03-15
- 國畫傳承與創新 2024-03-01
- 唯道集虛 2024-02-15
- 中國畫領先全人類藝術 2024-02-01
- 形似 – 意象 – 抽象 2024-01-15
- 金 草 2024-01-01
- 21 世紀意象國畫 2023-12-15
- 書畫創作實質與文采並重 2023-12-01
- 莊子:通天下一氣 2023-11-15
- 書畫妙道:神釆與形質 2023-11-01
- 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2023-10-15
- 藝術創作須兼顧時代感及民族性 2023-10-01
- 變是書畫創新關鍵 2023-09-15
- 金太極狂草特色主要在布白章法 2023-09-01
- 氣韻生動是書畫傳承最珍貴要素 2023-08-15
- 金太極狂草線條陰陽轉化 2023-08-01
-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2023-07-15
-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2023-07-01
- 金太極書畫視覺美運用 2023-06-15
- 金太極狂草勝在具變通潛能 2023-06-01
- 自我改正缺點為成功之本 2023-05-15
- 整體把握 – 陰陽平衡 2023-05-01
- 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2023-04-15
- 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2023-04-01
- 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2023-03-15
- 蔡元培主張美育代替宗教 2023-03-01
- 宏揚老子道德經 2023-02-15
-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2023-02-01
- 書畫創作須以史為鑒 2023-01-15
- 孫子兵法:靈活應變藝術 2023-01-01
- 金太極狂草具發展潛力 2022-12-15
- 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復興 2022-12-01
- 復興中華文化精神 2022-11-20
- 香港成立金太極書畫宗派 2022-11-10
- 太極美學氣勢動力 2022-11-01
- 中華文化之深厚潛質 2022-10-15
- 儒家審美觀:道德仁藝 2022-10-01
- 國家版本館賡續中華文脈 2022-09-23
彙整
- 2024 年 十月
- 2024 年 九月
- 2024 年 八月
- 2024 年 七月
- 2024 年 六月
- 2024 年 五月
- 2024 年 四月
- 2024 年 三月
- 2024 年 二月
- 2024 年 一月
- 2023 年 十二月
- 2023 年 十一月
- 2023 年 十月
- 2023 年 九月
- 2023 年 八月
- 2023 年 七月
- 2023 年 六月
- 2023 年 五月
- 2023 年 四月
- 2023 年 三月
- 2023 年 二月
- 2023 年 一月
- 2022 年 十二月
- 2022 年 十一月
- 2022 年 十月
- 2022 年 九月
- 2022 年 八月
- 2022 年 七月
- 2022 年 六月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