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國畫六法中的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經營位置三項法則是形成與西畫最大的外形區別。此三項是新舊水墨畫家均必須珍惜保留的創作要點。否則很易淪為西畫的分支,形成與中華文化血脈斷裂的缺憾。三項中以氣韻生動為最重要,它是中華藝術重要的審美準則,主要是通過骨法用筆而以經營位置達到整體和諧的具動態的有機視覺組織。所謂有機組織是各局部之間有氣勢連貫的關聯。優質國畫絕非只是各種視覺元素無關聯的隨便併湊!
今天書畫創作應重視「繼往開來」,繼往是先繼承傳統優點,此也非容易事,必須由研究中華文化開始,逐漸深入分析歷代大師作品的筆墨組織才能真正繼往,也可以避免不知其所以然的盲從。崇古而不泥古正是當今要務,所以首先要古為今用。例如學習山水畫不從元四家及清四僧入手,就茫無頭緒,也就可能誤入歧途,浪得虛名只是短暫的功利主義。藝術史最終將會考驗作品創意的成功與否。
當今之世資訊發達,對古今中外藝術發展概況很易取得有關藝術資料,然後在知己知彼情況之下除了古為今用之外,也應該洋為中用,使傳統書畫在中華文化血脈基礎上不致原地踏步而能邁向嶄新領域!正如司馬遷所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書畫家應有宏觀的創作心態,掌握天道陰陽變化大原則,不應以習慣成自然的一成不變手法作書畫而不思考突破。圖1是金嘉倫於2011年赴北京參加文化部中外交流中心主辦展覽的山水畫,由中國廣播網所發表圖片。該畫正是他期盼融會貫通中西藝術,而以太極美學創作的山水畫新貌。
圖1: 金嘉倫的太極山水畫
圖1的山石及雲的用筆仍是繼承傳統技法,此是國畫「骨法用筆」所呈現的特徵,必須保留!全畫採用太極美學的「陰陽互濟」原則:黑白、疏密、虛實、冷暖等。而且採用想象造型的非傳統手法,畫中兩個冷暖色小圓形就是太極生兩儀的陰陽意象;瀑布的冷暖色轉化也是前人未做過的用色觀念,均是借鑑現代西畫的「洋為中用」創意概念。該畫由於融會貫通中西繪畫,因此呈現與傳統山水畫完全不同的面貌。
繪畫不是呈現依眼睛所見如作插圖般的說明功能,而是創造不存在於現實的視覺美。例如兩位現代西畫大師,圖2的馬蒂斯及圖3畢加索的作品均屬二維平面藝術組織,全是非肉眼所見的現實空間。現代西畫正是創造無中生有的視覺美效果,而且恢復繪畫自古以來就是一種以平面為表現平台的二維藝術。傳統書畫最能發揮線條二維特殊藝術性的平台,宣紙更是最佳匹配。傳統國畫雖是二維的線面組織,但其高明之處是常以線條的陰陽節奏呈現三維層次。
圖2: 馬蒂斯《紫色禮服與海葵》
圖3: 畢加索的靜物畫
由此可見處於當今之世,國畫家除了古為今用繼承傳統文化優點之外,必須借用現代西畫強調不求形似的二維造型觀念,才會產生不同於傳統的現代國畫新面貌。此是只受傳統文化薰陶的前輩畫家未曾涉及的範圍。反之如果不繼承中華文化傳統筆墨及道禪思想的現代水墨畫,則很可能淪為現化西畫的分支,得不償失。
老子有言:「弱者道之用」及「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陰虛比陽實更重要。但是就因為近代教育制度已西化,畫家普遍忽視中華文化「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重要性。道是傳統一切關係達到整體和諧的總根源。自古至今此陰陽互濟中華文化精華只有中醫一脈相𠄘,未曾中斷,而且有治病實效。最後請看清末任頤的作品(圖4)其用筆及畫面視覺組織充分體現陰陽互濟:柔剛、疏密、輕重、虛實、黑白等,產生豐富視覺效果。但是陰陽兩者由矛盾對立最後達到平衡統一的整體和諧的「氣韻生動」審美標準。
圖4:任頤《蘇武牧羊》
(2018.9.11)
最近消息
- 金太極書畫兩目標三理論 2024-10-01
- 中國式現代化書畫 2024-09-01
- 文化是不斷創新的進程 2024-08-15
- 中華文化的陰陽宇宙觀 2024-08-01
-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2024-07-15
-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2024-07-01
- 毛筆線條四德 2024-06-15
- 書畫面對AI藝術時代 2024-06-01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2024-05-15
- 陰陽不測之謂神 2024-05-01
- 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2024-04-15
- 中華文化潛能 2024-04-01
- 書畫創新須先領悟中華文化優點 2024-03-15
- 國畫傳承與創新 2024-03-01
- 唯道集虛 2024-02-15
- 中國畫領先全人類藝術 2024-02-01
- 形似 – 意象 – 抽象 2024-01-15
- 金 草 2024-01-01
- 21 世紀意象國畫 2023-12-15
- 書畫創作實質與文采並重 2023-12-01
- 莊子:通天下一氣 2023-11-15
- 書畫妙道:神釆與形質 2023-11-01
- 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2023-10-15
- 藝術創作須兼顧時代感及民族性 2023-10-01
- 變是書畫創新關鍵 2023-09-15
- 金太極狂草特色主要在布白章法 2023-09-01
- 氣韻生動是書畫傳承最珍貴要素 2023-08-15
- 金太極狂草線條陰陽轉化 2023-08-01
-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2023-07-15
-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2023-07-01
- 金太極書畫視覺美運用 2023-06-15
- 金太極狂草勝在具變通潛能 2023-06-01
- 自我改正缺點為成功之本 2023-05-15
- 整體把握 – 陰陽平衡 2023-05-01
- 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2023-04-15
- 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2023-04-01
- 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2023-03-15
- 蔡元培主張美育代替宗教 2023-03-01
- 宏揚老子道德經 2023-02-15
-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2023-02-01
- 書畫創作須以史為鑒 2023-01-15
- 孫子兵法:靈活應變藝術 2023-01-01
- 金太極狂草具發展潛力 2022-12-15
- 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復興 2022-12-01
- 復興中華文化精神 2022-11-20
- 香港成立金太極書畫宗派 2022-11-10
- 太極美學氣勢動力 2022-11-01
- 中華文化之深厚潛質 2022-10-15
- 儒家審美觀:道德仁藝 2022-10-01
- 國家版本館賡續中華文脈 2022-09-23
彙整
- 2024 年 十月
- 2024 年 九月
- 2024 年 八月
- 2024 年 七月
- 2024 年 六月
- 2024 年 五月
- 2024 年 四月
- 2024 年 三月
- 2024 年 二月
- 2024 年 一月
- 2023 年 十二月
- 2023 年 十一月
- 2023 年 十月
- 2023 年 九月
- 2023 年 八月
- 2023 年 七月
- 2023 年 六月
- 2023 年 五月
- 2023 年 四月
- 2023 年 三月
- 2023 年 二月
- 2023 年 一月
- 2022 年 十二月
- 2022 年 十一月
- 2022 年 十月
- 2022 年 九月
- 2022 年 八月
- 2022 年 七月
- 2022 年 六月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