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道集虛

中國書畫創作美學主要根源於道家哲學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宇宙觀,《老子》第二章提出「有無相生」以虛為根本的書畫創作美學。《老子》第十一章有言:「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可知虛無可以產生有用的空間效應。因此書畫創作須兼顧實處的筆墨與無筆墨處的虛白,也即是在書畫創作過程中,布實與布虛必須同時進行。所以莊子提出「唯道集虛」,國畫缺乏虛就失去有别於西畫的獨特中華文化審美優勢。近百多年以來因為教育制度西化,使中國畫家忽略老莊哲學對「虛實相生」在創作的重要性。因此根據道家哲學創作書畫,須兼顧實處的筆墨與虛處的空靈。


圖1:克萊恩的抽象畫

西畫發展為到二十世紀的抽象表現主義可以說是受中國書法的黑白對比影響。圖1美國畫家克萊恩Kline作於1958年的畫,有黑色闊帶,並留有大幅空白位,是西方畫壇當時受到中國書法計白當黑的「虛實相生」觀念所啟發。
以下是體現「唯道集虛」審美觀的傳統國畫:


圖2:查士標《空山結屋圖》

圖2是清代查士標的山水畫,由前景的淺灘向右上升到樹木圍繞的小屋,再向左上升到濃墨小山峯,最後以右上方淡墨的山峯達到全畫平衡。山石在現實中具有厚重質感,但是該畫的山石反而以淡墨表示空靈,符合畫題「空山」的涵意,體現道家「虛」的特色。


圖3:崔白《禽兔圖》

圖3是宋代宮廷畫家崔白的畫,有宋代院體畫的寫實功力,但與寫實西畫不同之處是強調虛與實的關係。畫中兩隻鳥正在降落樹枝,其鳴叫聲令兔子回首仰望,使左下方與右上方遙相呼應。樹下的山坡只有靠近樹根處用濃墨,其餘全用淡墨,連左下方灌木也用淡墨,均是體現道家的虛。全畫以「虛」襯托兔子及右上方樹與禽鳥之間的「實」,達到虛實相生之境。上品國畫是體現天地之道,本於一陰一陽、一實一虛之互濟,此生生不息的氣韻節奏是創作書畫藝術的重要美學根據。


圖4:華嵒《天山積雪圖》

圖4是清代畫家華嵒的畫,畫面採用狹長條幅以強調天山高度。畫中的紅衣旅人,牽著雙峰駱駝前行,前景的衣服紅色及駱駝黃色與雪山留白的陰暗天空形成強烈對比,天山雙峰與駱駝雙峰上下呼應。前邊的整座雪山完全留白正是強調「唯道集虛」的又一例子。


圖5:金嘉倫《陰陽互動》2006

金太極書畫三法則是「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首先必須做到氣勢連貫。圖5山石之間的無筆墨處空白當作雲,擔任「虛」的角色。甚至部份山石完全沒有皴法而留白,就是強調「唯道集虛」,此是國畫的獨特審美觀,但普遍為當前華人藝術家忽略。該畫用色借鑒西方現代畫,表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因此中國書畫創作不僅須傳承獨特中華審美觀,尚可以借鑒西方現代藝術,開創具有時代感的二十一世紀中國藝術。

(2024.2.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