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近百年國畫因美術教育逐漸西化而變質,失去傳統國畫具有深厚中華人文內涵。當前中國在物質文明已達世界標準,今後必須在精神文明加緊檢討,重新建立具有中華特色價值觀的文化藝術體系。

中國自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經過漢朝獨尊儒家之後,明代吸納道佛成為三合一的宋明理學,開創儒家發展史另一高峰。明代鄭和七下西洋的造船技術及航海經驗,以當時物質文明而言在全球很先進。一直到清代在國畫方面仍有石濤及八大山人另創高峰。書畫藝術在清末民初有海上畫派,雖略受寫實西畫影響,但仍保留國畫基本筆墨特質。五十年代之後因曾受寫實西畫影響增大,國畫逐漸偏離原有中華文化特質,此也是與多數國畫家不重視書畫同源的用筆基本技能有關。尤其是很多人物國畫只不過是用水墨所作的西方人物畫而已。


圖1:吳山明人物國畫

吳山明曾擔任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圖1是他的人物國畫,從該作品可知近五十年中國大專國畫教學仍受早已過時的西方寫實畫很大影響。
西方繪畫到文藝復興時期達到形似寫實高峯,是因為畫家均運用透視學及解剖學。十九世紀末在巴黎出現「後印象派」三位大師塞尚、梵高、高更,他們作畫不再受透視學及解剖學的寫實束縛。

畢加索更進一步不受所有現實形態束縛。康定斯基則完全用抽象視覺元素點線面色創作。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強國,紐約於是成為世界藝術中心,五十年代之後各種畫派出現百花齊放,當時以紐為中心的抽象表現主義風靡全球。六十年代西方藝術更進一步,以極端個人主義出現否定前人各種限制的當代藝術,例如行為藝術、裝置藝術、觀念藝術等一直延續至今。西方當代藝術可以否定過往藝術的各種媒介及觀念,是源於二十世初達達主的顛覆性。當代藝術只要出位就可以,如此美術學院就失去培肓藝術人才的傳統功能,因為創作當代藝術不需要深度技巧及呈現視覺美。

古今中外美術史主要涉及高雅藝術,英文Fine Arts指高層次的精美藝術,具有深度的審美元素及高難度技巧在內,人類面對高雅藝術能產生高度愉悅感。美的正面價值是相對於醜。中國書畫名作常具有百看不厭現象,是因為由視覺美產生特別吸引力的愉悅感。因此西方當代藝術違反美的價值觀,已經步入窮巷,不值得華人藝術家跟從潮流。

傳統國畫有深厚人文內涵,古代國畫家精通詩書畫。歷史上很多書畫家有精彩留言,讀者可參考本網站「E4.書畫理論探索」就可知知道傳統國畫理論內容之豐富,不只是技巧問題。
國家最近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然包書畫創新在內。當前人工智能於極短時間內產生視覺美的圖畫,但是毛筆所產生的氣韻生動線條很難用人工智能做得到。中國畫美學必涉及精氣神具有的生命力,此是與西畫的重要分別。


圖2:梁楷《李白行吟圖》

圖2南宋梁楷所作《李白行吟圖》以神寫形顯示詩仙李白吟詩的飄逸境界,與圖1人物畫所呈現的只求形似境界作比較,高下立判。
因此精氣神是比外形更重要的深層次中國畫審美特質。形神論在書畫創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議題,東晉顧愷之早就提出以神寫形觀念。漢代《淮南子》有言「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三者傷矣」認為生命由形氣神三者所組成,由此可知傳統國畫家不畫無神氣生命力的形象。因此國畫六法第一項氣韻生動為過去、現在、未來國畫創作的永恆不變重要原則。

當前世界各國仍處於全球一體化發展中,甚至藝術創作在世界各地也同樣一體化,華裔中青年藝術家多數不依據中華獨特的書畫傳統,只是緊跟西方當代藝術觀念創作,喪失獨樹一幟的深厚中華文化特色,十分可惜。歷代國畫名作氣派恢宏,既有整體組織嚴密的長卷,又有以少勝多的寫意畫,其境界之高遠勝於目前當代藝術只求強調個人面貌為目標。


圖3:金嘉倫《天地合一氣》2002

西方與中國傳統藝術各有所長,最大分別是西方藝術並不重視中國藝術形氣神所呈現氣韻生動視覺效果,因此中國書畫現代化發展可以有千變萬化的創新,但是不變的仍是最具中華文化特性的氣韻生動原則。圖3表示國畫是莊子所言「通天下一氣」的氣韻生動的意象藝術,應與作詩一樣須有超脫想像境界。該畫是早在2002年所作的金太極山水畫,依據「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三原則創作,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書畫創新先例。

(2023.4.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