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中華大地黃河流域以漢族為中心,經過與周邊少數族裔長期融合,成為現今共有五十六個民族的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自成體系,以易經為群經之首,萬事萬物不外乎陰陽辯證關係。老子在道德經提出「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其中「沖氣」是指陰陽二氣互相交沖、激盪,從而達到萬物趨向平衡和諧狀況,道由此化生萬物。萬物均札根於靜陰,而朝向於動陽,正如各種植物均向陽光照射方向生長。中華文化是具生命力的「氣」文化,此也是與西方文化最明顯分別之處。中國哲學強調天地萬物是由無形而連續不斷的氣所合成之整體。
由此可見「氣」在中國書畫創作是核心美學觀念,此是決定作品高下的關鍵所在。國畫呈現最重要的氣韻生動效果,是由實踐國畫六法第二條「骨法用筆」而得到。目前一些受讚賞的新水墨畫雖然與傳統水墨畫比較有新意,但是主要缺失是忽視中國畫優點是呈現具生命力的氣文化。補救之道是由臨摹歷代名家行草書入手,就能發揮毛筆線條陰陽相反相成的獨特優勢,則所作水墨畫就能呈現氣韻生動效果。
華人藝術家不論作書畫或西畫,應對中西書畫史及審美觀有所了解,才不致於作品一直停留在固定技法上,不能提升到高層次藝術境界。
圖1:畢卡索立體派作品
20世紀西畫創新超越以往歷史記録,所畫作品不再符合眼睛所見事物表面形象,最明顯例子是畢卡索的半抽象變形的立體派Cubism。立體派作品逐漸脫離最初的立方體cube造型,最後完全與立體派名稱無關,反而是經過變形之線面色所組成的二維平面藝術,如圖1所示。深入研讀西方現代藝術史就不會受畫派的表面名稱誤導。畢卡索是現代西畫最著名大師,他的作品與國畫最大不同之處是線條沒有生命力的氣感,此是他仍沿用線條在西畫中只擔任輪廓線角色。因此國畫與現代西畫主要區别,在於是否呈現氣感為關鍵。
圖2:李方膺《瀟湘風竹圖》
李方膺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畫家,圖2他所畫竹葉形狀與人不同,受強風吹向右方的竹葉均非竹葉表象,表示他心中有不忿意態。因他當時受到誣䧟而罷官,因心中鬱屈令該風竹帶有怒氣,與一般所見雅緻墨竹圖不同,此表示國畫不是畫家眼所見表象,而是顯示畫家主觀情緒的意象藝術。他作該畫不求形似,因此畫中呈現文人寫意畫所重視的士氣。董其昌曾有言:「絕去甜熟,乃得士氣」,士氣是文人寫意畫的重要審美標準。
圖3:石恪《二祖調心圖》之一
圖4:石洛《二祖調心圖》之二
根據石恪《二祖調心圖》名稱,圖3與圖4用同一筆法,原本應該是一幅畫,否則畫題不可能有「二祖」名稱。《二祖調心圖》目前狀況是裝裱為兩幅畫,如圖3及圖4所示,該兩幅畫現在是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石恪是北宋初期畫家,性格不羈畫風放縱,兩幅畫中兩位禪師正在禪定狀態,圖4的禪師竟然趴在馴服的老虎身上作調心之禪定,可見他法力高超。兩位禪師衣服以破筆潑墨法畫成的線條飄逸瀟脫,與頭部及衣服線條的含蓄形成強烈對比,表示在禪定靜態中進入瀟灑境界。該兩幅畫氣感很強。
國畫重視氣韻生動審美觀早在南北朝時期確立,更早由莊子提出「人之生,氣之聚也」及「通天下一氣」,更進一步提出「浩然之氣」與仁義道德相體合,上升到道德完善境界,使書畫藝術不只是技巧而是一種盡善盡美的高境界藝術。因此中國畫重視氣韻生動是自古至今仍必須遵奉的審美觀。
圖5:金嘉倫《天地合一氣》2002
金嘉倫早年曾負笈芝加哥藝術學院進修繪畫碩士課程,深入了解西方現代藝術來龍去脈。因此當他作180度轉變為中國書畫創作時,就能融會貫通中西藝術之優點,並以呈現氣韻生動為創作準則。圖5是他作於2002年的金太極山水畫,該畫以橙色曲線橫貫全畫,強調國畫最重要是使畫面整體氣勢連貫。因此現代化的國畫必須先傳承中華文化是氣文化審美觀,創新才能達到書畫的繼往開來目標。沒有氣感的任何媒介藝術品,不屬於中華文化的中國畫類别。
(2024.4.15)
最近消息
- 金太極書畫兩目標三理論 2024-10-01
- 中國式現代化書畫 2024-09-01
- 文化是不斷創新的進程 2024-08-15
- 中華文化的陰陽宇宙觀 2024-08-01
-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2024-07-15
-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2024-07-01
- 毛筆線條四德 2024-06-15
- 書畫面對AI藝術時代 2024-06-01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2024-05-15
- 陰陽不測之謂神 2024-05-01
- 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2024-04-15
- 中華文化潛能 2024-04-01
- 書畫創新須先領悟中華文化優點 2024-03-15
- 國畫傳承與創新 2024-03-01
- 唯道集虛 2024-02-15
- 中國畫領先全人類藝術 2024-02-01
- 形似 – 意象 – 抽象 2024-01-15
- 金 草 2024-01-01
- 21 世紀意象國畫 2023-12-15
- 書畫創作實質與文采並重 2023-12-01
- 莊子:通天下一氣 2023-11-15
- 書畫妙道:神釆與形質 2023-11-01
- 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2023-10-15
- 藝術創作須兼顧時代感及民族性 2023-10-01
- 變是書畫創新關鍵 2023-09-15
- 金太極狂草特色主要在布白章法 2023-09-01
- 氣韻生動是書畫傳承最珍貴要素 2023-08-15
- 金太極狂草線條陰陽轉化 2023-08-01
-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2023-07-15
-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2023-07-01
- 金太極書畫視覺美運用 2023-06-15
- 金太極狂草勝在具變通潛能 2023-06-01
- 自我改正缺點為成功之本 2023-05-15
- 整體把握 – 陰陽平衡 2023-05-01
- 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2023-04-15
- 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2023-04-01
- 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2023-03-15
- 蔡元培主張美育代替宗教 2023-03-01
- 宏揚老子道德經 2023-02-15
-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2023-02-01
- 書畫創作須以史為鑒 2023-01-15
- 孫子兵法:靈活應變藝術 2023-01-01
- 金太極狂草具發展潛力 2022-12-15
- 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復興 2022-12-01
- 復興中華文化精神 2022-11-20
- 香港成立金太極書畫宗派 2022-11-10
- 太極美學氣勢動力 2022-11-01
- 中華文化之深厚潛質 2022-10-15
- 儒家審美觀:道德仁藝 2022-10-01
- 國家版本館賡續中華文脈 2022-09-23
彙整
- 2024 年 十月
- 2024 年 九月
- 2024 年 八月
- 2024 年 七月
- 2024 年 六月
- 2024 年 五月
- 2024 年 四月
- 2024 年 三月
- 2024 年 二月
- 2024 年 一月
- 2023 年 十二月
- 2023 年 十一月
- 2023 年 十月
- 2023 年 九月
- 2023 年 八月
- 2023 年 七月
- 2023 年 六月
- 2023 年 五月
- 2023 年 四月
- 2023 年 三月
- 2023 年 二月
- 2023 年 一月
- 2022 年 十二月
- 2022 年 十一月
- 2022 年 十月
- 2022 年 九月
- 2022 年 八月
- 2022 年 七月
- 2022 年 六月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