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無形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有「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聲希音,大象無形」,四句均由「大」字開頭。該四句中「大」字意思為無比崇高目標,而是由「無、晚、希、無」四字深奧涵意開始,逐漸達到最終的至高無上境界。「無」在老子哲學是一切有的源頭;「晚」表示經過不斷求改進,長時間累積經驗所獲得的成果;「希」是指極少有的奇特高質素。

象在易經是指「立象以盡意」的抽象符號卦象,所以象在中國書畫是獨特審美概念。「大象無形」是表示崇高的無形無狀而具有無限變化的形而上境界「道」。書法發展到唐代狂草,已到大象無形的崇高藝術境界,宋代黃庭堅作狂草更進一步發揮大象無形,例如圖1他所書「諸上座帖」的字形更趨自由抽象,例如該圖第二行「仁者心動」的「仁」字變成重新組織的抽象四點,成為全人類藝術史上最早的前衛藝術!


圖1:黃庭堅《諸上座帖》局部

歷代狂草創作並非任意妄為,而是書法家不自覺而依據狂草結體八法則而組成:減省法、移位法、借用法、連轉法、伸縮法、離合法、轉向法、表意法。圖1黃庭堅是採用伸縮法及移位法創造前無古人的「仁」字。太極狂草更進一步達到無為(自然)與無不為(法則)的平衡。二十世紀很多華人畫家受抽象表現主義之影響,只求「無為」而不知老子主張「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平衡境界。太極狂草正是突破傳統書法局限的大象無形新視覺藝術。

中華文化悠久燦爛,重視天地人的整體和諧,有別於西方文化。今日華人藝術家須從歷史中認識民族傳統審美價值觀,然後取長補短加以轉化,得到革故鼎新的自我完善創新發展路向。易經的「變易」強調宇宙萬物永遠在變動中。藝術應「技進乎道」向前推進,當今書畫家須先對中西藝術兩者深入了解,才能達到孫子兵法所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更重要是先要知己,否則所作水墨畫脫離獨特中華文化範疇,繼續處於傳統書畫斷層情況。

回顧二十世紀至今中國書畫史,能夠突破清代楊州八怪及海上畫派者,至今只有兩位上海籍貫的畫家陸儼少及程十髮,真正達到繼往開來的要求。如果以優質毛筆意象為評論準則,近百年其他畫家並無重大突破。在書法史上,以書法三要素:用筆、結體、章法為標準而言,能突破古人者可以說無,有些標榜新書法者不過是仿效二十世紀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觀念而已。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華人畫家對中西繪畫因犯「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以筆墨為媒介的作品質素至今仍停滯不前。回顧中華文化曾有輝煌歷史,目前是值得華人藝術家深切反省時刻:如何能展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感的視覺藝術?陸儼少及程十髮已邁出第一步,成為今日華人藝術家的創作榜樣。


圖2:陸儼少山水畫


圖3:程十髮《少女與鹿》

圖2、圖3陸程兩位作品正是大象無形的體現,陸儼少的山水造型之所以超越前人,在於他更充分發揮太極美學三法則: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他應是清末民初至今山水畫家發展毛筆意象的先導者,超過「南張北溥」,也遠遠拋離「南陸北李」的李可染。程十髪擅長於人物花鳥畫,在此類别內他也是毛筆意象創新者;他的長處是仍展示所描繪人物及動物的原有造型,故能雅俗共賞;他在運用筆墨技法上十分自由奔放,以形而上標準而言已向前跨出一步。其實程十髮也是在實踐太極美學的陰陽不斷轉化達到整體和諧法則。

陸程兩位大師是二十世紀至今,先繼承傳統優點,然後有所創新。尤其陸儼少是近代一位毫不受西化影響的傳統文化人,他中年以前並無接觸現代西畫的機會,卻能繼往開來另攀高峯。此例正表示傳統中華文化很多優點今日可以作創造性轉化。1950年之後華人有模仿西方現代藝術手法而忽視毛筆意象者,或能揚名於短時期,但最終將經不起歷史考驗。對自己深厚文化無深入認識,只能成為西方潮流追隨者。

老子的「大象無形」正可啟發當今書畫家重新認識中華文化的奧妙,亟需先繼承,再向前邁進才有新高度。最後期望閲讀本文章者能領會到文前提到「大器晚成」的要求:不論年齡高低的當今書畫家,只要現在從新開始,能夠掌握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哲學家老子的萬事均存在陰陽互根原則,並重視畫筆即書筆的「書畫一體」,逐漸突破過去習慣的創作成規,永不會太遲!假以時日必有成果。

(2020.5.10)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