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書畫整體分合思維
歷代國畫以文人寫意畫地位最高,發展到清代,石濤的「一畫論」其實就是太極美學,只是他的《苦瓜和尚畫語録》著作內容涉及範圍甚廣,一般人不易掌握重點所在。尤其要實踐他的理論難度不小,就算石濤的大量作品中也非全部符合太極美學,例如圖1中的陰陽轉化並不明顯,但是與近百年大部份山水國畫作比較仍勝一籌,絕不似西方寫實風景畫的近濃遠淡,反而置焦點於遠方山峯。
圖1: 石 濤 山水畫
圖2: 石 濤《南山為壽》
圖2石濤作品則符合太極美學所強調的陰陽逆反轉化,畫中山石疏密不斷轉化可以看到「反者道之動」的氣勢連貫。焦點是在遠方的大山石及瀑布。近百年山水畫名家多數受寫實西畫近濃遠淡之害。
金嘉倫提出的太極美學「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是提綱挈領的指引,具有整體分合思維。欣賞一幅國畫最重要先從整體效果看是否氣韻生動,然後才逐步檢視局部筆墨組織的陰陽不斷轉化。道德經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一就是無極生太極,指一個完整體包括許多局部的有機聯繫,整體是「合」,一生二就是太極生陰陽兩氣,陰陽相互作用,逐漸化生的各種局部節奏關係為「分」。中國傳統陰陽辯證思維就是有機整體分合的宇宙觀,應用在書畫上產生變化無窮的氣韻生動視覺美。
圖3: 金嘉倫《靈山秀色》1999
面對圖3時,觀者第一眼見到的是該山水畫的整體氣韻生動的視覺效果,然後才看山石形勢,再注意到樹木的排列組合,最後才見到虛白的分佈及線條粗細濃淡變化。欣賞國畫是由整體的「合」,逐漸到各局部細節的「分」。在創作過程中要先有整體概念以隨機應變,然後逐步通過國畫六法的骨法用筆及經營位置法則,是由各局部陰陽轉化的「分」逐漸完成整體「合」的步驟。
圖4: 藍色曲線表示氣勢連貫
圖4有不存在於原畫的另加藍色曲線,目的是有助於說明該山水畫創作時整體分合思維的氣勢連貫,就是太極美學: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的實踐。其中陰陽互濟是分,整體和諧是合,分合是由氣勢連貫達到和諧的動態平衡境界。每一局部在胸有成竹的宏觀前設下進行,絕不同於寫實西畫只是為描寫眼所見景物。
書法原是一切中國視覺藝術之母,但是到當下已到關鍵百年變局之際。科技高度發展使華人不必再依賴毛筆書寫,因此中國書法已完成歷史任務。今後書法創作除了堅持用筆原則之外,不必再局限於傳統書法的結體與章法,運用太極美學就能產生中華文化獨有的新書法藝術。純粹從藝術創新觀念而言,書畫一體將促使中國畫發揮毛筆意象的新境界。國畫與西畫最大分別,始終在於運用毛筆線條所呈現具動感的氣韻生動視覺效果。
圖5: 金嘉倫《瞻山識璞 臨川知珠》2011
金嘉倫提倡的太極書畫「書畫兩目標三理論」很重要,其實踐正可以使書法邁向視覺藝術新境界。圖6太極狂草正是兼取中西藝術之長,轉化為二十一世紀新中華視覺藝術。該書法的「識」字既與「璞」連接,又與「臨」字體勢相連;既注意分的變化又達到氣勢連貫整體的合。兼顧古為今用及洋為中用:古是發揮古代中國整體與局部的分合審美觀,洋是運用西方現代視覺元素組織方法,產生豐富視覺美感。並使線條呈現流暢有力的氣韻生動效果,發揮毛筆的現代造型潛能。
太極書畫可以擔當中華文化向前邁進的先鋒。當今書畫家如果想詳細吸收如何實踐太極書畫理論,只需買到香港新華書城出版社的「金嘉倫-太極書畫浴火重生」書畫册及「太極書畫-毛筆意象」論文集,仔細閱讀,逐漸消化吸收後就能踏上書畫創新的理想途徑,兩書內容是當今大中華區美術院校尚未採用的書畫創新理論與實踐指引。書畫創作最重要應先下苦功把握書寫行草書的技巧,充分掌握毛筆線條變化潛能,才能隨心所欲發揮毛筆意象新境界。
太極書畫最難實踐的是「弱者道之用」,「弱」是指普通書畫家所忽略陰陽互濟的「陰」:虛、空、疏、輕等的充分運用。因為書畫只有陽而沒有陰的變化,就無法產生氣韻生動,此缺點是書畫作品常見的情況。太極書畫之所以珍貴既在於保留中華文化特質,又呈現新的視覺元素組織。
(2021.6.2)
最近消息
- 金太極書畫兩目標三理論 2024-10-01
- 中國式現代化書畫 2024-09-01
- 文化是不斷創新的進程 2024-08-15
- 中華文化的陰陽宇宙觀 2024-08-01
-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2024-07-15
-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2024-07-01
- 毛筆線條四德 2024-06-15
- 書畫面對AI藝術時代 2024-06-01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2024-05-15
- 陰陽不測之謂神 2024-05-01
- 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2024-04-15
- 中華文化潛能 2024-04-01
- 書畫創新須先領悟中華文化優點 2024-03-15
- 國畫傳承與創新 2024-03-01
- 唯道集虛 2024-02-15
- 中國畫領先全人類藝術 2024-02-01
- 形似 – 意象 – 抽象 2024-01-15
- 金 草 2024-01-01
- 21 世紀意象國畫 2023-12-15
- 書畫創作實質與文采並重 2023-12-01
- 莊子:通天下一氣 2023-11-15
- 書畫妙道:神釆與形質 2023-11-01
- 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2023-10-15
- 藝術創作須兼顧時代感及民族性 2023-10-01
- 變是書畫創新關鍵 2023-09-15
- 金太極狂草特色主要在布白章法 2023-09-01
- 氣韻生動是書畫傳承最珍貴要素 2023-08-15
- 金太極狂草線條陰陽轉化 2023-08-01
-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2023-07-15
-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2023-07-01
- 金太極書畫視覺美運用 2023-06-15
- 金太極狂草勝在具變通潛能 2023-06-01
- 自我改正缺點為成功之本 2023-05-15
- 整體把握 – 陰陽平衡 2023-05-01
- 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2023-04-15
- 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2023-04-01
- 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2023-03-15
- 蔡元培主張美育代替宗教 2023-03-01
- 宏揚老子道德經 2023-02-15
-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2023-02-01
- 書畫創作須以史為鑒 2023-01-15
- 孫子兵法:靈活應變藝術 2023-01-01
- 金太極狂草具發展潛力 2022-12-15
- 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復興 2022-12-01
- 復興中華文化精神 2022-11-20
- 香港成立金太極書畫宗派 2022-11-10
- 太極美學氣勢動力 2022-11-01
- 中華文化之深厚潛質 2022-10-15
- 儒家審美觀:道德仁藝 2022-10-01
- 國家版本館賡續中華文脈 2022-09-23
彙整
- 2024 年 十月
- 2024 年 九月
- 2024 年 八月
- 2024 年 七月
- 2024 年 六月
- 2024 年 五月
- 2024 年 四月
- 2024 年 三月
- 2024 年 二月
- 2024 年 一月
- 2023 年 十二月
- 2023 年 十一月
- 2023 年 十月
- 2023 年 九月
- 2023 年 八月
- 2023 年 七月
- 2023 年 六月
- 2023 年 五月
- 2023 年 四月
- 2023 年 三月
- 2023 年 二月
- 2023 年 一月
- 2022 年 十二月
- 2022 年 十一月
- 2022 年 十月
- 2022 年 九月
- 2022 年 八月
- 2022 年 七月
- 2022 年 六月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