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 – 意象 – 抽象
中西藝術史均存在形似、意象、抽象類别藝術。形似畫以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為高峯。中國傳統文人畫屬於意象畫,其境界之高領先全人類繪畫。二十世紀以後西方才出現意象畫及抽象畫。草書發展到狂草成為人類最早的抽象藝術。
圖1:米開朗基羅《創世紀》局部
圖1 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畫家米開朗基羅《創世紀》壁畫局部,是形似具象畫的高峯期作品,呈現三維立體感的繪畫。當時尚未發明照相機,因此立體感的形似畫是西方繪畫主流,直至二十世紀初的後印象派,形似寫實畫不再是藝壇主角,逐漸恢復繪畫原是線面色組織的二維平面意象藝術。
圖2 :八大山人《荷鳥圖》
中國文人寫意畫發展到清代四僧畫家,攀上新高峯。圖3八大山人的花鳥畫是具有中華文化內涵的二維線面意象藝術,其筆墨組織及主觀造型,以花鳥畫而言古今很難有人可以超越他。
面圖3:畢卡索《鏡前女孩》
二十世紀最著名西畫大師是畢卡索,圖3他的畫是以線面色視覺元素組成的變形意象藝術。他的重要貢獻為恢復繪畫是二維平面感的視覺藝術,從此以後西畫不再受形似束縛。該畫除了表示眼鼻嘴及手指之外,全畫以抽象形狀構成,開創西畫不再求形似。
國畫早就是二維線面藝術,例如傳統山水畫並非描繪近濃遠淡的三維空間,遠處主峯常是最複雜的筆墨焦點所在。易經是群經之首,有關「象」與「意」的關係,易經最早提出「立象以盡意」的命題,中國畫的文人畫是不求形似的意象藝術。國畫六法的「應物象形」並非描述眼所見的三維空間表象,而是線面組織的二維平面意象畫,其獨特優點是氣韻生動。
圖4:金嘉倫《飄若遊龍》2012
全人類唯有中國人書畫並稱,可見書法在中華文化地位高超。書法中以狂草最具自由活潑藝術性,是因為毛筆線條能產生各種陰陽變化的視覺美。圖4金草的線條尚可以表達漢字本身字義,該作品整體線條由上至下連續不斷,一氣呵成,表達「飄若遊龍」的意象。雖然只有四個字,但是線條有粗細、虛實變化,產生如同音樂的節奏感,既有抽象美又有意象美,有很大向前發展潛能。
圖5:金嘉倫《太極山水19-1》2019
國畫六法至今仍是國畫創作重要法則,其理論基礎充分反映中華文化審美思維,六法不僅是創作的準則,而且是評核國畫優劣的依據。其中「應物象形、隨類賦彩」均表示畫家的主觀能動性,並非被動描繪現實的形似。傳統國畫用色有三大類:水墨、青綠、淺絳,為類相色彩的中國畫獨特體系,例如水墨及淺絳色均不是山水本色,就算青綠山水用色也是用誇張手法。西畫發展到20世紀野獸派用更強烈色彩,既然中西畫已有非寫實用色歷史,圖5用色當然可以與傳統山水畫不同。該畫山石以紅色為主,藍色為次,再配以土黃色,呈現色彩豐富的現代山水畫。今後書畫創作應以太極美學為指引,才能創作不同於當代西方藝術審美觀的中國意象藝術。
氣是中國美學的重要概念。氣使天地人之間相互感通,達到整體和諧狀況。氣與勢既是兩個不同概念,又屬於統一的美學範疇。因此金太極美學以「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為書畫創作的重要法則。華人藝術家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藝術應先充分繼承,然後融會貫通古今中外藝術,創新為現代化的中國書畫,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景錦上添花。
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之後曾淪為次殖民地國家,百多年來歷經滄桑。但是進入21世紀中國以易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精神和平崛起。目前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物質文明已迎頭趕上西方,主要是以中華文化自信發揮強大創新力。書畫創新屬於精神文明,書畫家如果能夠依據金太極美學「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理論發揮繼往開來創意,就能為國家向前發展增添軟實力。
(2024.1.15)
最近消息
- 金太極書畫兩目標三理論 2024-10-01
- 中國式現代化書畫 2024-09-01
- 文化是不斷創新的進程 2024-08-15
- 中華文化的陰陽宇宙觀 2024-08-01
-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2024-07-15
-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2024-07-01
- 毛筆線條四德 2024-06-15
- 書畫面對AI藝術時代 2024-06-01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2024-05-15
- 陰陽不測之謂神 2024-05-01
- 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2024-04-15
- 中華文化潛能 2024-04-01
- 書畫創新須先領悟中華文化優點 2024-03-15
- 國畫傳承與創新 2024-03-01
- 唯道集虛 2024-02-15
- 中國畫領先全人類藝術 2024-02-01
- 形似 – 意象 – 抽象 2024-01-15
- 金 草 2024-01-01
- 21 世紀意象國畫 2023-12-15
- 書畫創作實質與文采並重 2023-12-01
- 莊子:通天下一氣 2023-11-15
- 書畫妙道:神釆與形質 2023-11-01
- 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2023-10-15
- 藝術創作須兼顧時代感及民族性 2023-10-01
- 變是書畫創新關鍵 2023-09-15
- 金太極狂草特色主要在布白章法 2023-09-01
- 氣韻生動是書畫傳承最珍貴要素 2023-08-15
- 金太極狂草線條陰陽轉化 2023-08-01
-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2023-07-15
-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2023-07-01
- 金太極書畫視覺美運用 2023-06-15
- 金太極狂草勝在具變通潛能 2023-06-01
- 自我改正缺點為成功之本 2023-05-15
- 整體把握 – 陰陽平衡 2023-05-01
- 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2023-04-15
- 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2023-04-01
- 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2023-03-15
- 蔡元培主張美育代替宗教 2023-03-01
- 宏揚老子道德經 2023-02-15
-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2023-02-01
- 書畫創作須以史為鑒 2023-01-15
- 孫子兵法:靈活應變藝術 2023-01-01
- 金太極狂草具發展潛力 2022-12-15
- 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復興 2022-12-01
- 復興中華文化精神 2022-11-20
- 香港成立金太極書畫宗派 2022-11-10
- 太極美學氣勢動力 2022-11-01
- 中華文化之深厚潛質 2022-10-15
- 儒家審美觀:道德仁藝 2022-10-01
- 國家版本館賡續中華文脈 2022-09-23
彙整
- 2024 年 十月
- 2024 年 九月
- 2024 年 八月
- 2024 年 七月
- 2024 年 六月
- 2024 年 五月
- 2024 年 四月
- 2024 年 三月
- 2024 年 二月
- 2024 年 一月
- 2023 年 十二月
- 2023 年 十一月
- 2023 年 十月
- 2023 年 九月
- 2023 年 八月
- 2023 年 七月
- 2023 年 六月
- 2023 年 五月
- 2023 年 四月
- 2023 年 三月
- 2023 年 二月
- 2023 年 一月
- 2022 年 十二月
- 2022 年 十一月
- 2022 年 十月
- 2022 年 九月
- 2022 年 八月
- 2022 年 七月
- 2022 年 六月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