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骨氣歸乎用筆
全人類藝術史上中國書畫可稱為獨有的奇葩,尤其書體中的狂草達到極高藝術境界,而且書畫並稱也是中國獨有現象。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有言:「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於書」。清代范璣有言:「畫以筆成,用筆既誤,不及議其畫矣。畫筆本即書筆」。可知國畫的「骨法用筆」十分講究,主要是借用行草書的靈活運用毛筆技巧,得到氣韻生動效果。
圖1:傅抱石山水畫
圖2:石濤山水畫
圖3:石濤山水畫冊頁
圖4:陸儼少山水畫
十九世紀中國因受到西方列強船堅炮利侵略,簽訂不平等條約,淪為次殖民地國家,國民誤以為自己文化落後,自五四運動後教育制度逐漸西化。民國初期國人開始往法國日本學習西畫。因受寫實西畫影響,國畫家逐漸不重視國畫的獨特用筆特性。名顯例子是近代名畫家傅抱石的山水畫忽視線條在國畫中的重要性,如圖1所示,他不了解傳統國畫是由整體氣勢連貫決定線條濃淡、粗細、虛實的陰陽變化。
張彥遠指出形似、骨氣、以至最重要的立意都必須通過用筆體現,可從圖2及圖3石濤山水畫顯示用筆很重要,尤其圖3濃墨線條由近至遠連綿不斷,強調傳統山水畫注重氣勢連貫,三百多年前的國畫至今仍具前衛性,不求形似。石濤的「一畫論」其實就是太極美學。他提出:「一畫者,無極也,天地之道也」。近代畫家黃賓虹有言:「太極圖是書畫秘訣」,但是他自己並未全面做到,直到陸儼少真正發揮太極美學,如圖4所示。石濤「一畫論」的《運腕章》特別強調畫面線條呈現多變化與創作時靈活運腕有關,他指出運腕須有各種變化:提按、虛實、正側、疾遲各種技巧,就能使山水畫面充滿生機活力。
香港「金嘉倫太極書畫」網站由2016年創立已有七年,但是至今仍然很難得到書畫家明白其優點而充分實踐,主要還是在不明白用筆之巧妙及陰陽辯證關係。今後改善之道須切實掌握太極書畫的兩目標三理論,就是「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兩目標及「太極美學,國畫六法,視覺美九法則」三理論。其中太極美學是核心:「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凡能貫徹此三原則的書畫至少不會成為平庸之作。須特別強調,創作書畫時以筆墨的「陰陽互濟」為核心,更要不斷注重筆墨之間的「氣勢連貫」,如此才能達到有機組織的「整體和諧」效果。
圖5:金嘉倫《紅樹》2013
圖5強調視覺元素點線面色在太極山水畫中的全新實踐,其中樹幹敷以紅色,與山石四處紅色相互呼應。中間及遠處山石用特粗線條是加強傳統國畫用筆的功用,使太極山水畫成為更具時代感的新世紀中國畫。尤其加強線條的粗幼、虛實,濃淡的各種變化,並且擺脫傳統中西畫的線條主要是擔任輪廓線的功能。此例正表示華人藝術家仍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創造新時代書畫作品。中華民族有輝煌歷史文化,繼往開來應是當今中華民族共有的心願。
中華文化自易經開始就強調有生生不息的動力。中西藝術之最大分別:國畫最重要是體現氣韻生動的生命力,西畫可以是無生命力造型的拼湊,例如西方的靜物畫。尤其西方的當代藝術注重自我極端個人主義,脫離視覺藝術須呈現視覺美的要求。此也是中西文化不同,當今華人藝術家要有自信心發掦中華文化的獨特品質。
中華民族復興要成為受人尊敬的國家,首先要體現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自信。代表中華文化的書畫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藝術,因此華人藝術家不應盲目跟從西方當代藝術,而應將主力置於以毛筆為獨特工具的新書畫藝術創作,當然華人藝術家仍可以借鑒西方藝術,但是主次要分清楚。依據太極美學創作的書畫就是先傳承自己的深厚文化傳統,然後創造新時代中華書畫藝術:陰陽相反相成變化多端的生動毛筆意象藝術。
(2022.9.15)
最近消息
- 書畫現代化須保持毛筆優點 2025-03-29
- DeepSeek 深度求索 2025-02-18
- 獨特魅力的金太極狂草 2024-12-29
- 方薰畫論摘要 2024-11-25
- 金太極書畫兩目標三理論 2024-10-01
- 中國式現代化書畫 2024-09-01
- 文化是不斷創新的進程 2024-08-15
- 中華文化的陰陽宇宙觀 2024-08-01
-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2024-07-15
-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2024-07-01
- 毛筆線條四德 2024-06-15
- 書畫面對AI藝術時代 2024-06-01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2024-05-15
- 陰陽不測之謂神 2024-05-01
- 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2024-04-15
- 中華文化潛能 2024-04-01
- 書畫創新須先領悟中華文化優點 2024-03-15
- 國畫傳承與創新 2024-03-01
- 唯道集虛 2024-02-15
- 中國畫領先全人類藝術 2024-02-01
- 形似 – 意象 – 抽象 2024-01-15
- 金 草 2024-01-01
- 21 世紀意象國畫 2023-12-15
- 書畫創作實質與文采並重 2023-12-01
- 莊子:通天下一氣 2023-11-15
- 書畫妙道:神釆與形質 2023-11-01
- 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2023-10-15
- 藝術創作須兼顧時代感及民族性 2023-10-01
- 變是書畫創新關鍵 2023-09-15
- 金太極狂草特色主要在布白章法 2023-09-01
- 氣韻生動是書畫傳承最珍貴要素 2023-08-15
- 金太極狂草線條陰陽轉化 2023-08-01
-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2023-07-15
-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2023-07-01
- 金太極書畫視覺美運用 2023-06-15
- 金太極狂草勝在具變通潛能 2023-06-01
- 自我改正缺點為成功之本 2023-05-15
- 整體把握 – 陰陽平衡 2023-05-01
- 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2023-04-15
- 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2023-04-01
- 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2023-03-15
- 蔡元培主張美育代替宗教 2023-03-01
- 宏揚老子道德經 2023-02-15
-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2023-02-01
- 書畫創作須以史為鑒 2023-01-15
- 孫子兵法:靈活應變藝術 2023-01-01
- 金太極狂草具發展潛力 2022-12-15
- 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復興 2022-12-01
- 復興中華文化精神 2022-11-20
- 香港成立金太極書畫宗派 2022-11-10
彙整
- 2025 年 三月
- 2025 年 二月
- 2024 年 十二月
- 2024 年 十一月
- 2024 年 十月
- 2024 年 九月
- 2024 年 八月
- 2024 年 七月
- 2024 年 六月
- 2024 年 五月
- 2024 年 四月
- 2024 年 三月
- 2024 年 二月
- 2024 年 一月
- 2023 年 十二月
- 2023 年 十一月
- 2023 年 十月
- 2023 年 九月
- 2023 年 八月
- 2023 年 七月
- 2023 年 六月
- 2023 年 五月
- 2023 年 四月
- 2023 年 三月
- 2023 年 二月
- 2023 年 一月
- 2022 年 十二月
- 2022 年 十一月
- 2022 年 十月
- 2022 年 九月
- 2022 年 八月
- 2022 年 七月
- 2022 年 六月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