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囊括天地間一切道理

易經是指《周易》,其內容包括「經」與「傳」兩部份,因它是古文字,令人更深奧莫測。不過如今坊間有很多現代解釋易經書本,只要認真搜索仍可得到其要旨。易經尊為五經之首,它是傳統中華文化的根源,也是開啟傳統一切文化大門的萬能鑰匙!不論傳統的哲學、政治、經濟、中醫、天文、建築、庭園、兵法、武術、戲劇、文學、書畫、音樂等均受易經啟發。

本網站所涉書畫範圍的太極美學,當然源自中華文化的易經,太極書畫是以香港為發源地由金嘉倫所創始的新藝術宗派。他從早年留學美國獲得現代西畫的來龍去脈之後,通過數十年研讀中國大量出版的書畫册,深入研究歷代傳統書畫大師作品的筆墨組織,發覺因二十世紀美術教育西化而中斷書畫的中華文化脈絡;因此與西方現代繪畫雕塑相比較之下,當今華人所作書法及水墨畫肯定處於弱勢境地!結果大部分書法只是重複古人(泥古)所作;至於一些標榜現代水墨畫所常見的缺點是脫離中華文化的用筆之道,該類水墨畫大致有兩類作畫途徑:1.類似上世紀的抽象表現主義作品,2:只是用設計觀念而忽視傳統筆墨的平面設計作品。

創作現代水墨畫如果忽視骨法用筆及氣勢連貫,就無法呈現國畫最重要的氣韻生動效果。傳統國畫是通過「骨法用筆」的寫氣過程,達到氣韻生動視覺效果。中國人以斷氣表示死亡,所謂氣集則生氣散即死,可知傳統書畫是有生命力的藝術。當今國畫家不重視氣韻生動的用筆之道,明顯已中斷中華文化脈絡,必須認真檢討反省。或許是當今大部分水墨畫家並沒有書法功力,因此對毛筆能產生具神韻的高純度線條十分隔膜。

太極書畫的創作兩大目標「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十分重要!繼本網站上一篇文章強調「書畫一體」的重要性之後,本文會探討如何「繼往開來」。金嘉倫提倡太極書畫,就是要呼籲當今書畫家須重新認識易經是一切中華文化藝術的根源。不認識易經所創作的書畫,因缺乏自己文化優勢就很難抗衡近代西方文化的強勢。而且易經是群經之首,如果今日炎黃子孫不「繼承」自身傳統文化深厚知識,則不能有「開來」的優質新中華藝術。

金嘉倫在1963年入學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專攻繪畫專業碩士課程,對現代西畫來龍去脈有十分清晰的瞭解。返回香港後,直至八十年代靠自修才深入研究傳統中國書畫,經過二十年的吸收消化,到本世紀初才開始踏入太極書畫的創新時期。以下是最近面世的「金嘉倫-太極書畫浴火重生」書畫册中,屬於他的創作歷程第三時期(圖1、圖2:深入研究傳統書畫)及第四時期(圖3至圖6:太極書畫繼往開來)的作品:


圖1:金嘉倫《靈山清睴》1998


圖2:金嘉倫《靈山秀色》1999


圖3:金嘉倫《天地合一氣》2002


圖4:金嘉倫《陰陽互動》2006


圖5:金嘉倫《損益盈虛與時偕行》2009


圖6:金嘉倫《意象山水》2013

圖1、圖2是深入傳統,但比傳統更強調陰陽變化;圖3至圖6是太極書畫的創新時期。以上六幅書畫的章法無非都是以毛筆的陰陽節奏變化為主,尤其是充分運用計白當黑及虛實相生。由圖1至圖6的過程就是金嘉倫對繼往開來的實踐例子。

創作書畫時如果忽視用筆的陰陽所産生矛盾與統一達到平衡的重要原則,作品就予人無生命力的感覺。運用毛筆必須重視下筆時的陰陽變化,絕不能用力平均單一;例如隷書楷書與行書草書比較,隷楷筆法只求統一而無陰陽變化,所以在視覺效果上遠不及行草線條生動。太極狂草在視覺美方面更勝於傳統狂草,不僅是在章法上以畫入書,而且用到太極美學三法則,其整體可以達到精簡筆墨組織效果。清代劉熙載《書概》有言:「聖人作《易》,立象以盡意。意先天,書之本也;象後天,書之用也」。他以易經闡明書法中意與象的關係!

《易》有三義:1.簡易 2.不易 3.變易。「簡易」:以「一陰一陽之謂道」象徵宇宙萬事萬物(六十四卦)之間變化,萬物有如生態系統的互相密切聯繫,即以簡單原則來解釋繁多現象;「不易」:用天地乾坤的穏定結構表示永恒不變的原則;「變易」:宇宙萬物在陰陽互動中,永遠處於動態的不停變化狀況。

太極書畫就是通過主要以「簡易」的陰陽互濟原則,再應用氣勢連貫及整體和諧的「不易」手段,達到不斷在陰陽互動「變易」中的新視覺藝術效果。《周易-繫辭》的「生生之謂易」正顯示《易》是一種生命哲學。

不論是具象的山水畫或抽象的狂草,均可以通過太極美學達到「書畫一體,繼往開來」目標。太極書畫其實主要是以筆精墨妙,通過三理論「太極美學,國畫六法,視覺美九法則」,再運用現代西畫點線面色的二維基本抽象視覺元素,創造具生命動感的新中華書畫藝術。

太極書畫繼承中華文化的最根本源頭易經,因此可以肯定說太極書畫將扭轉中國書畫近百年以來所經歷的弱勢!而且也將可以不斷的隨時代變化而開創新境界,正是易經《繫辭下》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圖7)。更重要是當今國畫家,十分需要重新認識易經及毛筆所產生的頂級線條的藝術優勢。


圖7:金嘉倫《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2012

圖7是金嘉倫以太極美學,將傳統狂草字形作創造性的更大變形,其抽象線條呈現力感及動感的特有魅力,使作品整體更具陰陽節奏美,展現有異於西方的新中華視覺藝術造型。書畫主要是呈現視覺美的藝術,更具有不受現實局限的時空變易屬性!

太極書畫核心「陰陽」的引力就相當於物理學的正負「電」觀念,是促進宇宙萬物產生「動」的根本因素。所以書畫講究「氣韻生動」是超越時空的中華藝術最根本要求。更關鍵性的書畫創作重要原則:書畫是以二維平面為表現的筆墨(筆為主墨為次)線面組織藝術。毛筆線條之優質變化在三維觀念的空間則無法施展,因此以素描或設計觀念作水墨畫可說是嚴重自貶中華文化的筆精墨妙優勢!


圖8:忽視用筆的水墨畫例子

圖8是將於本月(10月上旬)香港某大型藝展的水墨畫展品,是一般當今很多標榜現代水墨畫忽視用筆的例子。該作品完全忽視國畫六法的「骨法用筆」法則,在畫面根本見不到任何毛筆線條。所以它與以上圖1至圖7的書畫作比較,高下立判;該水墨畫相當於只具外形而無骨骼支撐的布製玩偶,缺乏骨法用筆就完全與「氣韻生動」無關。此正說明「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兩目標肯定是指引中國書畫現代化的明燈!

易經的經典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正人君子須做到-1.效法天道:對事應百折不撓奮勇向前;2.效發大地:為人以浩然之氣的正能量承擔重任。此也是身為中國書畫家,應擺脫功利物欲,修心養性,自我超越,先繼往後開來。民初成立的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正是源自易經的中華文化價值觀。

中國書畫的現代化發展應該是融會貫通古今中外:1.對傳統中國書畫,經過分析而繼承,2.借鏡現代西方藝術,通過批判而創新。
(2019.10.1)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