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創作應體現精氣神

傳統書畫是中華文化重要一環,古代有很多書法理論,其中蔡邕《九勢》已包涵重要書法要則,它開頭有言:「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出,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由大自然的本質產生陰陽二氣,然後由陰陽互推而出現形勢;形勢就是由氣分陰陽推動而產生。莊子:「通天下一氣耳」,氣是中華文化所獨有的哲學觀念,它是聯繫宇宙萬物的動力,氣韻生動是中國書畫與西方藝術的最重要分別。

中華文化宇宙觀的天人合一觀念,是當今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價值資源,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人身是精氣神三合一的生命體,三者有相互作用,關係密切。精與神是靠氣的充沛流動而顯示。例如氣弱就影響精神,一個人生病就有外表生命力虛弱現象。


圖1:金嘉倫《推翻滿清 建立民國》2011

太極美學第一條就是「氣勢連貫」,具氣勢的書畫是通過毛筆線條發揮生命本質「精」而呈現生命力運動的具「神采」形態。圖1是金嘉倫於2011年受邀參加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展覽的太極狂草。

1911年民國成立,是中華民族創立現代民主國家的革新歷史事件,所以該書法採用前所未有的革新章法:「滿清建民國」五字之間以創新交疊法實踐氣勢連貫。整體八個字採用虛實相生章法,有兩個空位為「虛」:兩個空位在「翻」字下方及「立」字上方兩處。

此外加添綠色上下呼應,是太極狂草另一種創新手法。此例正表示書畫向前發展創新中,必須先繼往,體現「精氣神」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到精氣神三者「只是一件,流行為氣,凝聚為精,妙用為神」。
圖1的精氣神的視覺組織分析:
1. 精:線條具有質感、力感、動感,主要是由線條內在的精,支撐外在的形貌。
2. 氣:整體書法自上至下有明顯的氣勢連貫。
3. 神:線條及墨色有各種陰陽轉化節奏感的神采。
書畫視覺美是由實質凝聚的「精」及流暢的「氣」產生氣韻生動的「神」態。書畫現代化的方向:在精氣神要求下,以太極美學發揮毛筆意象的無限潛能。太極狂草的氣勢連貫,除了一般用筆勢連貫及體勢連貫之外,圖1採用前無先例的「交疉連貫」方法。


圖2:金嘉倫《御紫氣遊無極》2002

圖2「御紫氣遊無極」是太極山水畫,整體視覺元素的組織有極密切相互關係,充分體現精氣神,突破傳統山水畫界限:畫中出現三個抽象圓形是表示生命力本質的「精」,上一下二共為三,由三生宇宙萬物,符合《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線條的陰陽節奏達到有「氣」勢連貫的「神」采。

國畫山水是宇宙的縮影,整體是有機組織,各局部必須以國畫六法的「經營位置」,並充分實踐太極美學三法則,就能得到氣韻生動效果。而且不受現實山水外貌束縛,畫中可以出現不存在於現實的抽象視覺元素,但必須以符合視覺美為原則。

近百年中華文化的中醫仍是一脈相承。中醫的針灸理論基礎就是以精氣神為主,控制身體各穴道的氣血暢通,就可治療各種病痛。針灸是中華文化瑰寶,早已在全球受到認同有治療實效。因此書畫創作注重「精氣神」,較「形氣神」更提升到中華文化的哲學境界。

內在的精較外表的形更重要,此也是中國書畫與西畫最重要的分別所在。例如臘像館的塑像與真人外貌十分接近,兩者在照片中所顯示臘像與真人幾乎無分別。

但肉眼所見完全不同,是因為真人有生命力的精,臘像徒具表面外形而已。此也可說明近百年很多國畫家以素描形似為根據而忽視毛筆的生命力潛能,已偏離中華文化軌道。

(2020.11.18)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