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老子的《德德經》是中國藝術創作的審美寶庫,道德經第四十章有「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是中華文化的宇宙觀。無代表宇宙的空間,萬物均由無的空間產生出來,最後萬物又回復到「無」的不斷循環。國畫的空白是擔任無的角色,所以布白是國畫「經營位置」的獨特章法。笪重光《畫筌》有言:「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可知國畫「無畫處」的布白章法十分重要,草書能運用布白章法,就有變化無窮發展前景。

全人類只有中國人有書畫同源的觀念,全球獨一無二的毛筆為書畫的共用工具。由於經常用毛筆書寫文字,傳統文人都有掌握毛筆豐富變化的本領。文人畫的線條靈活生動,呈現氣韻生動效果,而且文人有人文修養,因此文人畫境界最高。東漢蔡邕《九勢》有文句如下: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奇怪生焉。」

該段文字是對書法的理論與實踐作出扼要說明,包括最重要的「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要旨。其中「藏頭護尾,力在其中」說明線條運行由頭到尾力在其中,收筆不能馬虎使線條開叉,線條必須體現毛筆四大優點的「尖、齊、圓、健」。以上《九勢》中的一句「惟筆軟奇怪生焉」,是強調因為毛筆的筆毫既柔軟又有彈性,就能產生各種不可思議的奇妙形態。例如國畫中之山石堅實、柳條韌性、松柏蒼勁、蘭葉柔順,充分發揮線條陰陽虛實的各種形態美。因此從事書法創作必須下苦功鍛練各種陰陽變化線條,才能使書法作品生動活潑。


圖1:金嘉倫《青山幽居》1987

《青山幽居》是金嘉倫由現代西畫回歸中華文化的初期山水畫,屬於先傳承自己民族文化優點的工作。該畫除了強調筆墨之外,重視布白在國畫是體現道家「無」的重要性。留白部份可以是天空、雲、水、地面,具有無限變化潛質,是國畫所獨有的意象審美觀。


圖2:金嘉倫《天地合一氣》2002
圖2是金嘉倫進入二十一世紀對書畫先傳承後創新的開始,橫貫左至右的紅色曲缐是強調畫題「天地合一氣」氣勢連貫的意象處理。該畫十分注重空白位,甚至有些山石也留白,正是道家的「無」在書畫章法上的應用。


圖3:金嘉倫《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2007

圖3是符合金太極書畫的目標:「書畫一體,繼往開來」,用國畫布白章法,使書法有現代化的嶄新視覺效果。


圖4:金嘉倫《反者道之動》2010

圖4線條飛白部份均填上藍色,呈現中鋒用筆的立體感,是運用孫子兵法的「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者」字兩點與「道」字第一筆改用三紫點,與下方「之」字及「動」字的紫點呼應。加添黃點的作用是與紫點增加視覺對比效果,因為紫黃兩色是互為補色。五字全部是中鋒用筆,上下兩組字之間以三紫點連繫,強調整體氣勢連貫。


圖5:金嘉倫《彩泉》2011

圖5畫中以紅藍兩圓形象徴陰陽兩元素,源於中華文化的意象審美觀。金太極書畫為中國山水畫史揭開全新篇章:國畫的瀑布自古以來是留白,該畫根據《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觀念,將瀑布的空白轉為彩色,成為史無先例的創新意象國畫。傳統中華文化是書畫美學寶庫,有待當今書畫家深入發掘,可以開創前所未有的當代中國視覺藝術。

老子提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無,絕非空無一物,無是萬物發展的根源,隱藏無窮變化潛能。中華文化藝術具有深厚獨特內涵,經過傳承的創新才有深度。書畫作品予人第一觀感是作品整體的章法,因此布白章法十分重要,就是彰顯「虛實相生,無畫處均成妙境」要旨。當今書畫家在掌握道家重要觀念「無」之後,尚須融會貫通古今中外藝術,才能開創劃時代的中國文化藝術。

(2023.10.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