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書法:點線面色視覺組織

太極狂草因為不受書法史上各種書體形態限制,在國畫六法基礎上有前所未見的極大創作自由度發揮,可擔當書畫現代化發展的先鋒角色;它不等同於西方抽象表現派漫無標準的潛意識創作的自由度。

現以圖2分析太極狂草能發揮四項基本視覺元素點線面色的潛能,使書法可成為中華文化的嶄新現代視覺藝術。

首先讀者要充分了解「書畫兩目標三理論」重點所在,是書畫開創新境界的指引。抽象畫由二十世紀初期俄籍畫家康定斯基在德國包浩斯Bauhaus建築及工藝設計學院的基礎課程講義「點線面」所開創,奠定抽象視覺藝術組織的重要理論。

圖1抽象畫是康定斯基實踐他的點線面理論,該作品再加上豐富色彩,成為現代視覺藝術四大元素:點線面色的完整組織。


圖1:康定斯基《Blue Segment》1921

 


圖2:金嘉倫《雷聲千嶂落 雨色萬木多》2012

圖1康定斯基作品中的抽象點線面色組織也是符合包浩斯學院的設計教學目標。圖1與圖2的比較,後者以毛筆呈現中國書法自上而下氣勢連貫的視覺效果,是中西藝術分別的重要審美觀。

德國包浩斯學院第一任校長Walter Gropius及第三任校長Mies van der Rohe後來均移民美國,成為20世紀舉世聞名的建築大師,大展身手。

圖2是金嘉倫借鑒現代西畫後在傳統狂草基礎上所作的太極狂草。現分析如下:

1.用筆:由「雷」第一筆用大點開始,以線條的陰陽轉化為用筆規則,分別為四組:「雷聲千」「嶂落」「雨色」「萬木多」線條連貫的組合,並強調點與線的相互呼應及平衡關係。線條有飛白為增加陰陽變化及注意上下左右的疏密呼應關係,用筆以具動感筆勢的線條為主。

2.結體:「雷」「嶂」兩字變形以求疏密變化及體勢連貫整體為原則。點的形態不同於傳統寫法,此外增加點的數量,是為呼應及增強視覺節奏效果。字形是根據與上下、左右相鄰字之間的相互關係而變化。

3.章法:以計白當黑突破傳統書法每行有中軸線自上向下的平均章法,並注意現代視覺元素點線面色四要素組織的節奏感;充分實踐太極美學: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簽署與印章位置也達到適當平衡原則。整體呈現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有機組織,符合當今環保綠色思維:該書法中不存在無關聯的任何筆墨,各種視覺元素之間氣脈相通。

4.用色:仍依傳統書法以線條變化為主,色彩選用緑、紫、藍三色為輔,用色更為增添視覺元素「面」在書法中的新角色,促進中國書法成為二十一世紀新視覺藝術。


圖3:金嘉倫《知白守黑》2010

基於「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兩目標,圖3是強調太極陰陽黑白而創作的山水畫,題款:「知白守黑天下之大美存矣」。該畫用單一綠色加強整體氣勢連貫視覺效果,是呈現點、線、面、色四大元素的現代山水國畫。

圖2與圖3雖是書法與國畫,但兩者符合石濤所言:「字與畫者,其具一端,其功一體」。當今書法家應運用國畫六法的「經營位置」創作,國畫家更必須先精通書法,如此真正相得益彰!

文化是不斷向前創新活動。目前中國書法因為科技快速進展,已失去歷史所擔任的社交傳達訊息功能角色。今日書法不宜仍執著於傳達文字本身意義,也不要只以書寫個別字技法為主的消遣娛樂活動,中華藝術應注意整體的陰陽轉化節奏效果。所以「書畫一體,繼往開來」是值得當今書法家回應的創意藝術目標。而且在精通太極狂草的用筆技巧之後,有助於寫意國畫在運用線條節奏上邁向新境界。

太極美學源自易經,體現《道德經》的「萬物負而陰抱陽,沖氣以為和」,核心是陰陽互為其根;太極書畫以點線面色四項視覺元素達到氣韻生動的節奏感,成為二十一世紀具民族特色的創新視覺藝術。

(2020.11.2)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