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欣賞原則

王羲之《蘭亭集序》有一段:「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聘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其中「極視聽之娛」是以眼看為主、耳聽為輔的「游目聘懷」視覺享受。因此可以說視覺藝術絕對是為眼睛享受美感而存在。二十世紀西方達達主義反視覺美,是違反繪畫最主要是以眼睛高度享受為目的。中華民族有優秀文化歷史,書畫是傳達視覺美的重要媒介,不必完全被動跟從西方潮流,當然對有些現代西畫的視覺元素組織優點也可以洋為中用。

近百年因受西方強勢物質文明影響,華人藝術家對自己文化失去信心,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情況下,走向歧途。最明顯情況是在書畫市場上,大多數買家是以耳代目,只用耳朶聽畫家名氣而不懂用眼睛分析筆墨視覺美組織的高低。


圖1:關山月的梅花

關山月是嶺南派第二代,嶺南派與徐悲鴻以寫實西畫概念作國畫同出一轍。圖1是關山月畫梅花的作品,與歷代名家梅花相較,層次很低。該畫最大缺點是樹技穿插完全違背傳統畫法,例如畫面樹枝有很多直線交叉的不美觀形態,整體畫面組織予人雜亂無章,毫無視覺美感。他的畫以中西藝術史為標準,均屬低層次藝術。


圖2:王冕的梅花


圖3 :弘仁的梅花

圖2元代王冕的梅花有明顯陰陽的主次、疏密。圖3清四僧之一弘仁的梅花,十分精簡,其畫面線條組織穿插恰到好處。比較之下,關山月的梅花雜亂無章,完全沒有繼承傳統花卉優點。但是關氏梅花作品在當今書畫市場仍廣受抬捧,十分不正常。國畫高低,須用眼睛分析筆墨組織是否過關而決定,絕非只用耳朶聽虛名。視覺藝術應該符合視覺美基本要求。


圖4:金嘉倫《春 信》2004

圖4是金嘉倫以太極美學新觀念在2004年所作的梅花,在繼承傳統畫梅花基礎上注入抽象視覺元素,產生合於視覺美的新視覺感受。該畫梅花主幹強調黑白的陰陽互濟、花朶有疏密變化,所以太極書畫的「書畫兩目標三理論」指引可以突破近百年書畫停頓不前的困局,在二十一世紀以全新面貌在世界藝壇恢復昔日光芒。

值得當今書畫家思考的問題:二十世紀初以徐悲鴻及高劍父為例,以西方寫實畫作為改革國畫的重要手段,可說違反全球藝術趨勢,因為當時西方後印象派已開始拋棄寫實傳統。到畢加索完全拋棄寫實形象,再由康定斯基開創的抽象畫比中國寫意更進一步,視覺藝術可以只憑抽象視覺元素「點線面色」組織而成。唐代張旭創立狂草,是比西方抽象畫早一千多年的抽象藝術始祖。清代石濤的一畫論就是太極美學。

金嘉倫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留學美國,深切了解西方現代藝術由具象走向抽象過程,與傳統中國文人畫重視筆墨意象不謀而合。他回港約十年之後,中國改革開放,出版業逐漸蓬勃,使他讀到前所未見的歷代名家畫册,因此認識到傳統文人寫意畫具有形而上的高超境界,莫不依據「太極哲學為創作重要原則」。再回顧近代國畫家普遍受到二十世紀前寫實西畫影響而倒退情況,於是他決定捨棄現代西畫回歸中華文化脈絡。由於中華文化內涵深厚,他痛下二十年苦功臨摹歷代書畫名作,得到傳統國畫應達到的最重要標準:「太極美學-毛筆意象」,如圖5所示,創新前須先做好繼往工夫。


圖5:金嘉倫《山靜日長》1997

他創立太極書畫自成體系的「書畫兩目標三理論」,三理論是「太極美學、國畫六法、視覺美九法則」。視覺美九法則通用於古今中外視覺藝術,國畫六法是國畫創作必須遵守的法則,其中「骨法用筆」是最基本要求,否則不屬於中國畫範疇。總而言之,視覺藝術的欣賞原則不能以耳代目。太極書畫是在繼承傳統書畫基礎上,採用以筆為主的新視覺藝術,更是永不過時,具有生生不息變化的創新文化特質。

古今中外視覺藝術,必須得到眼睛享受為首要條件,也就是要符合視覺美九法則:統一、比例、平衡、對比、方向、主次、節奏、呼應、變化。二十世紀後期,西方藝壇有以紐約為中心的各種新藝術派別出現,因為只求與前人不同的表現手法,流行幾年就無以為繼。華人藝術家可以憑自己深厚的歷史淵源,繼往開來,開創具民族文化特質的新時代視覺藝術:通古今之變的生態平衡毛筆意象藝術。

(2021.6.18)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