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蘇東坡評論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只是創作媒介不同,但是兩者有共通的審美觀,因此國畫絕不是描繪現實中的表面形象如此簡單,也不只是點線面色視覺元素的呈現。詩畫共通與書畫同源是中國傳統的獨特審美觀,詩與畫創作媒介不同,但追求意境美則相通。唐代詩人唐禹錫提出作詩的「境生象外」命題,源自易經的「立象以盡意」所產生書畫意象與意境的豐富審美觀念。意境美是達到國畫崇高境界的重要準則,中華文化藝術所強調的意境也受到佛教的超脫「境界」概念傳入中國有相當影響。尤其禪宗頓悟有不可言說的超脫境界。
畫與詩有共通的審美觀與「天人合一」哲學有關。天人合一就是化解各種現實外形的束縛及對立,達到大象無形的高超意象境界。近一百年來中國歷經各種逆境,自改革開放後以人類史無前例的速度和平崛起。中國人不僅要復興中華文化之精神文明,而且須發揮中國固有文化原有的高度創造力。國畫中以文人寫意畫品位最高,主要是文人有貫通詩書畫的人文修養,相比之下匠人雖有高超技法能但意境不高,所以不能在書畫史上留下姓名。文人因有深厚書法功力及作詩能力所作國畫就能呈現高度審美氣質。宋代蘇東坡是著名文人,具備詩書畫共通的審美觀,他的名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就是指國畫中的形不是現實中所見的表面形象。
圖1:蘇東坡《枯木怪石圖》
圖1蘇東坡《枯木怪石圖》中的枯木怪石脫離現實形狀,表示他重視意象在國畫的重要性。他提出「詩畫本一體,天工與清新」詩畫有共通審美觀念。中國傳統國畫與詩歌均重視想像力,在全人類藝術史很早就遙遙領先, 西方藝術要到十九世紀末的後印象派才突破形似束縛。
圖2:蘇東坡《朱竹圖》
圖2是蘇東坡開創以朱竹替代墨竹的作品,表示傳統文人畫是表意藝術,原是綠色的竹既然可以是用黑色作畫,當然也可以用紅色。可惜他遺留下的畫只有極少數量,文人畫自蘇東坡之後到元明清有進一步發展。西方藝術發展到二十世紀後期出現漫無藝術標準的當代藝術,至今已步入窮巷,由於西方的極端個人主義,至今為止很難有反省能力回歸藝術創作原是以表達視覺美為原則。中國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藴,華人藝術家應有保持固有中華文化精神,不必緊跟西方藝術潮流。以蘇東坡為例可知書畫家應有正氣的中華文化修養,否則所作書畫不可能達到逸品或神品的崇高標準。
傳統詩書畫共通的審美仍值得當今書畫家重視。人類前途有賴於發揮傳統中華文化浩然之氣的自強不息精神,根據目前趨勢中國今後仍會以傳統王道精神與各國和平共處。中國書畫發展前途須知己知彼以中外文化藝術史為鑒,更重要須擺脫長期停留在自我滿足的技術階段,才能使現在連接過去而邁向未來,一脈相承繼往開來。金太極書畫之理論在經過二十一世紀初至今之實踐經驗,可成為今後中國書畫向前發展符合國家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目標。
圖3:金嘉倫《雷聲千嶂落 雨色萬木多》2012
金太極書畫的現代化過程包括現代西畫的視覺元素點線面色的運用,是一種異於西畫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中國嶄新視覺藝術,如圖3所示。金太極書畫中以狂草較山水畫更具欣賞潛力,主要由於草書本身線條造型具有多變抽象藝術性,可使不懂漢字的外國人只從抽象視覺元素點線面色所產生的節奏感就能引起共鳴。更重要的是金太極狂草線條的陰陽變化能展現與西方抽象畫線條不同的氣韻生動視覺効果。
圖4:奈良美智的小女孩畫
當前國際藝術市場,大多數展銷會的作品只注重有個人面貌,普遍缺乏藝術深度。例如圖4是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不斷重複所作的小女孩作品毫無深度可言,但在過去香港蘇富比拍賣他的同類作品卻屢創上億成交價。傳統國畫的逸品神品一定不涉及功利,否則最多只可稱為能品而已。金太極書畫既傳承中華文化精華又力求現代化的創新,不接受西方當代藝術缺乏深度的弱點。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優點至今仍具有向前創新潛力。
(2023.7.1)
最近消息
- 金太極書畫兩目標三理論 2024-10-01
- 中國式現代化書畫 2024-09-01
- 文化是不斷創新的進程 2024-08-15
- 中華文化的陰陽宇宙觀 2024-08-01
- 書畫美學傳承與創新 2024-07-15
- 漢字:中華文化載體 2024-07-01
- 毛筆線條四德 2024-06-15
- 書畫面對AI藝術時代 2024-06-01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2024-05-15
- 陰陽不測之謂神 2024-05-01
- 國畫是以氣為核心的藝術 2024-04-15
- 中華文化潛能 2024-04-01
- 書畫創新須先領悟中華文化優點 2024-03-15
- 國畫傳承與創新 2024-03-01
- 唯道集虛 2024-02-15
- 中國畫領先全人類藝術 2024-02-01
- 形似 – 意象 – 抽象 2024-01-15
- 金 草 2024-01-01
- 21 世紀意象國畫 2023-12-15
- 書畫創作實質與文采並重 2023-12-01
- 莊子:通天下一氣 2023-11-15
- 書畫妙道:神釆與形質 2023-11-01
- 書畫家必須認識無的重要性 2023-10-15
- 藝術創作須兼顧時代感及民族性 2023-10-01
- 變是書畫創新關鍵 2023-09-15
- 金太極狂草特色主要在布白章法 2023-09-01
- 氣韻生動是書畫傳承最珍貴要素 2023-08-15
- 金太極狂草線條陰陽轉化 2023-08-01
- 中華文化核心天人合一 2023-07-15
- 詩畫相通注重意境美 2023-07-01
- 金太極書畫視覺美運用 2023-06-15
- 金太極狂草勝在具變通潛能 2023-06-01
- 自我改正缺點為成功之本 2023-05-15
- 整體把握 – 陰陽平衡 2023-05-01
- 國畫應如何向前發展 2023-04-15
- 國畫筆氣墨韻應主次分明 2023-04-01
- 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2023-03-15
- 蔡元培主張美育代替宗教 2023-03-01
- 宏揚老子道德經 2023-02-15
- 禪宗 – 中華文化奇葩 2023-02-01
- 書畫創作須以史為鑒 2023-01-15
- 孫子兵法:靈活應變藝術 2023-01-01
- 金太極狂草具發展潛力 2022-12-15
- 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復興 2022-12-01
- 復興中華文化精神 2022-11-20
- 香港成立金太極書畫宗派 2022-11-10
- 太極美學氣勢動力 2022-11-01
- 中華文化之深厚潛質 2022-10-15
- 儒家審美觀:道德仁藝 2022-10-01
- 國家版本館賡續中華文脈 2022-09-23
彙整
- 2024 年 十月
- 2024 年 九月
- 2024 年 八月
- 2024 年 七月
- 2024 年 六月
- 2024 年 五月
- 2024 年 四月
- 2024 年 三月
- 2024 年 二月
- 2024 年 一月
- 2023 年 十二月
- 2023 年 十一月
- 2023 年 十月
- 2023 年 九月
- 2023 年 八月
- 2023 年 七月
- 2023 年 六月
- 2023 年 五月
- 2023 年 四月
- 2023 年 三月
- 2023 年 二月
- 2023 年 一月
- 2022 年 十二月
- 2022 年 十一月
- 2022 年 十月
- 2022 年 九月
- 2022 年 八月
- 2022 年 七月
- 2022 年 六月
- 2022 年 五月
- 2022 年 四月
- 2022 年 三月
- 2022 年 二月
- 2022 年 一月
- 2021 年 十二月
- 2021 年 十一月
- 2021 年 十月
- 2021 年 九月
- 2021 年 八月
- 2021 年 七月
- 2021 年 六月
- 2021 年 五月
- 2021 年 四月
- 2021 年 三月
- 2021 年 二月
- 2021 年 一月
- 2020 年 十二月
- 2020 年 十一月
- 2020 年 十月
- 2020 年 九月
- 2020 年 八月
- 2020 年 七月
- 2020 年 六月
- 2020 年 五月
- 2020 年 四月
- 2020 年 三月
- 2020 年 二月
- 2020 年 一月
- 2019 年 十二月
- 2019 年 十一月
- 2019 年 十月
- 2019 年 九月
- 2019 年 八月
- 2019 年 七月
- 2019 年 六月
- 2019 年 四月
- 2019 年 三月
- 2019 年 二月
- 2019 年 一月
- 2018 年 十二月
- 2018 年 十一月
- 2018 年 十月
- 2018 年 九月
- 2018 年 八月
- 2018 年 七月
- 2018 年 六月
- 2018 年 五月
- 2018 年 四月
- 2018 年 三月
- 2018 年 二月
- 2018 年 一月
- 2017 年 十二月
- 2017 年 十一月
- 2017 年 十月
- 2017 年 九月
- 2017 年 八月
- 2017 年 三月
- 2017 年 二月
- 2017 年 一月
- 2016 年 十二月
- 2016 年 十月
- 2016 年 九月
- 2016 年 八月
- 2016 年 七月
- 2016 年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