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極書畫須知行合一

宋代大儒王陽明(原名王守仁,字伯仁,號陽明子)文武雙全。他的心學分為三部份:「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值得當今書畫家重視。知是理論,行是實踐,知行合一須以正心及良知為前提。

金太極書畫有自成體系的理論,主要是「書畫一體,繼往開來」兩目標及「太極美學,國畫六法,視覺美九法則」而以太極美學「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為核心。為易於掌握以上理論體系可以背熟口訣:「太3國6視9」,「太」是太極美學三原則、「國」是國畫六法、「視」是視覺美九法則。369數字容易記憶。背熟此口訣在創作時就容易符合理論要求。金太極美學「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三原則是創作過程中須不斷自我提醒的基本要求。

知與行的關係是兩者同樣重要,從事藝術者只有技巧不懂理論近於工匠,只有知行合一才理想。儒家《大學》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國、治國、平天下」的標準。書畫家首先應擺脫物欲遮蔽,彰顯本心的純真,才能進入崇高藝術境界。王陽明對道德人格視為最重要之事,他提出「心外無理」即正心為先決條件,然後知行合一才能成功。


圖1:金嘉倫《設計師》1965

知行合一須先通過「知」一關。因此中國書畫家須先認識有關中西藝術史及美學知識,融會貫通,然後通過實踐才會成功。圖1是金嘉倫負笈芝加哥藝術學院時所作硬邊畫,正是他在美國選修西方現代藝術史課程後所轉變的方向。當時抽象表現主義已由其他新派畫替代,但是同時期在香港台灣兩地年輕畫家仍熱衷於於抽象表現主義。當時中國本土因歷經各種政治運動,藝術創作近於停頓,與世界藝術潮流完全隔絕。該畫雖屬西畫範疇,但仍具有中國山水畫布局的「整體把握,陰陽平衡」原則,此也說明不論古今中外藝術創作,能充分實踐視覽美九法則就能產生優秀作品。


圖2:金嘉倫《靈山清暉》1998

圖2是金嘉倫在充分研究歷代山水名家精華後,由現代西畫回歸中國書畫傳統所作的山水畫,最重要是筆墨組織之氣勢連貫及陰陽變化。圖1及圖2均在深入研究中西藝術後,實踐已知理論的「知行合一」成果。

知行合一對書畫創作十分重要。一般人均墨守成規,最大問題是即使知道缺點之後仍不能改變,就是只知不行。更可惜的是很多書畫家只行不知,不知是指不研究書畫史及有關書畫美学,一直只用已經習慣的模式作書畫,永遠不能跨前一步。

人類歷史自古至今是後浪推前浪向前發展的經歷。任何行業向前發展均是由創新推動,尤其視覺藝術最高層次是創新。中國書畫是中華民族的獨特視覺藝術,只是近百年以來受西化影響,不進則退。但是同時期西方藝術百花齊放,開創各種流派,但是到二十一世紀西方當代藝術已走入窮巷,只求極端個人面貌,其實是十九世紀達達主義的否定視覺美的延續。當今資訊豐富,十分容易獲得各種知識。從事書畫者也應自修中西藝術史,知己知彼作出取捨,才能繼往開來。

金太極書畫理論體系如本文以上所提的只是兩目標三理論。能夠先掌握理論的知,然後一步一步逐漸實踐,就能達到「知行合一」的理想境界。


圖3:金嘉倫《氣韻》2008

圖3作於2008年的金太極山水畫已體現「書畫一體,繼往開來」的兩目標。書畫一體:氣韻兩字置於中央,與畫面山石合成一體。繼往開來:筆墨仍繼承傳統,但是在布局及設色有所創新。尤其是紫色條帶,不僅增強整體氣勢連貫,而且具有視覺美效果。中國書畫是毛筆意象藝術,具有獨特深厚文化內涵。金太極書畫為融合貫通中西藝術取長補短,作創造性轉化的現代化中國視覺藝術,具有開創中國書畫史全新篇章的意義。

(2023.3.15)



  • 最近消息

  •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