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草

人類四大古文明至今唯有中國仍一脈相承。中華文化是儒道佛三合一,而以儒家為主導。儒道兩家互補,是書畫創作的美學基礎。
儒家以仁為核心的思想,也是中國美學的重要部分。孔子提出「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表示藝術家先須具備完善人格,才能進入「游於藝」的盡善盡美高超境界。一位藝術家如果只求功利而不重視道德標準,其藝術成就必不能達到孟子所提「浩然之氣」的恢宏藝術境界。


圖1:金嘉倫《知仁勇天下之達德也》2010

《中庸》有言:「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成為一位優秀書畫家,必須具備智慧、仁愛、勇氣三者,才能創作恰到好處的中庸作品。根據儒家,三達德是以仁為核心的中華文化思想。因此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圖1草書創作於2010年,是突破傳統書法的創新中國書法類型:用筆以圓融中鋒為主,結體根據各字之間的相互關係而作出相應的靈活變化,章法以求整體氣勢連貫為準則。該作品雖是草書,呈現不同於狂草的放縱不覊而具有儒家「中庸」的美學優點,達到整體均衡和諧。
今天是2024年元旦,萬象更新。依《大學》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啟示,中國古代即有人類須不斷求變的創新要求。尤其藝術更應創新,香港在21世紀初創立金太極書畫,已突破一千多年前張旭所創狂草藩籬成為嶄新的書體,兼顧傳承與創新。
由於金嘉倫草書的理智性不同歷代狂草的恣肆放縱類型,而是追求不走極端的「中庸」之美。況且在整體視覺元素組織上採用大量布白,不適宜仍沿用狂草名稱來表示金太極草書獨特性,因此今後在本網站文章改用「金草」新名稱比較適當。因為金字與今字同音,具有當今的新型優質草書涵意。以下各圖進一步顯示香港創立的金草與傳統狂草有不同之特色:


圖2:金嘉倫《學而時習之 不亦悅乎》2007

圖2金草借用花卉國畫大幅留白章法,上方的紅色圓形表示學習要有目標,連續的小點象徵持續學習,符合「學而時習之」題意。將題署置於紫色帶內使整體成為氣脈相通的有機組織。因此金草是兼具意象與抽象的嶄新中國視覺藝術。


圖3:金嘉倫《動為道樞 靜為心符》2012

「動為道樞,靜為心符」意思是人的活動應動靜兼顧,達到平衡狀態。圖3金草用筆穩定理智,運筆快慢及提按產生虛實變化,整體線條不同於傳統狂草作品放縱不羈。由上至下的彩色帶是金草常見的視覺元素組織,其作用是強調氣勢連貫效果。


圖4:金嘉倫《通天下一氣》2016

圖4金草充份實踐金太極書畫的「氣勢連貫,陰陽互濟,整體和諧」三法則。該作品特别強調書法主要是點線組織的平面藝術,其中的點改用方點,以求與曲線產生視覺對比。金草與傳統狂草最大不同之處,是盡量不用牽絲而改用體勢連貫法,整體組織就顯得活潑。因此該作品雖只有六個字,但線條之間卻有豐富的陰陽虛實變化,整體也就有一氣呵成的氣勢連貫效果。


圖5:金嘉倫《反者道之動》2010

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動」,表示道是循環往復的運動。圖5的六個字分為「反者」與「道之動」兩部分,「者」與「道」之間的紫色三點擔當上至下連貫整體角色。題署「金嘉倫」三字及印章置於中央是強調整體是氣勢勢連貫的有機組織。此外有三個黃色小圓點,與紫色點是互為補色,可以增加整體視覺對比效果。
以上五幅金草與歷代狂草有明顯不同特色:1.字數以不超過十個為限2.視覺元素組織特別注整體的氣勢連貫及布白章法3.除墨色之外,增加色彩。其優點是結體隨機應變,用筆強調陰陽虛實變化,章法以氣勢連貫為依歸。金草所呈現的整體嚴密組織與金嘉倫年輕時所作的硬邊畫一脈相承,如以下圖6所示。金草是當今既有民族文化內涵又具時代感的中華視覺藝術。


圖6:金嘉倫《核心》1966

圖6是1966年所作的硬邊畫,整體組織嚴密,充分運用視覺美法則,包括:統一、平衡、比例、主次、對比、呼應、變化。任何視覺藝術能引起美感,必定是充分運用視覺美法則的結果。金草特別注重運用另一視覺美的「節奏」法則,使線條有各種陰陽虛實變化,因此呈現如同音樂般的韻律效果。
(2024.1.1)



  • 最近消息

  • 彙整